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重庆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07:45 新华社

    重庆医药行业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具备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从总体上看,重庆医药行业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具备,科研、生产、销售体系已初步形成,产销一体的产业格局渐具雏形,成为重庆地区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_、医药种植业特色鲜明,中药资源得天独厚。重庆医药种植业主要是中药材种植业,重庆中药物种资源特别丰富,拥有中草药种植资源4500余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1/3,药材种植面积约40万亩,其中基地化种植面积达10万亩,常年生产收购的地产药材350余种,道地药材和大宗传统药材30多种。

    近年来,中药材生产受到重庆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政府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与退耕还林还草和开发性移民、扶贫相结合,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高度重视,部分区县还把中药材作为其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和指导,实行“﹁把手”亲自抓,加之重庆还有以太极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为龙头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总体实力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的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全国唯一的中药种植专业研究所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医药种植业得到迅猛发展,2003年重庆各类中药材出售总量达43780吨,产值2.68亿元。

    二、医药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结构不断改善.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重庆市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4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1%,拥有总资产84.69亿元,从业人员2129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9.23亿元,工业增加值15.11亿元,利润总额3.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6%,2.5%,3.1%,3.2%和3.7%。从规模来看,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中分别有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12家、小型企业34家,所占比重分别为4.2%、25%和70.8%。

    从经济总量增长情况看,重庆医药行业经过近年来的激烈市场竞争,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过度分散的局面,提高了生产集中度,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实现工业增加值比1998年分别增加了25.67亿元、19.51亿元和6.11亿元,分别增长43.5%、65.6%和67.9%。5年来,重庆医药工业企业资产和产值分别以年均7.5%和10.6%的速度逐年递增,其资产增长速度高出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总体增长水平0.1个百分点。

    从经济结构上看,医药行业经济结构正逐步有所改善、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基本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从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看,现有的48家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8家,集体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13家,股份有限公司12家,私营企业9家,外商投资企业4家,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构成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的主体,其资产和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的79.4%和84.3%。

    三、医药商业初具规模、销售收入逐年增加,连锁经营和农村市场成为新亮点。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医药商业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医药商业已初具规模。据统计,2003年重庆市限额以上医药商业企业48家,占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总数的9.1%,拥有总资产48.23亿元,从业人员9499人,实现商品销售收入88.55亿元,利润148万元。从行业来看,医药商业企业中含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企业34家,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企业14家,两者各占医药商业企业的70.8%和29.2%。

    从销售收入情况看,从1999年开始,全市限额以上医药商业的销售收入每年都以49%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长,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医药商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55亿元,比1999年增加70.6亿元,增长近4倍。

    据了解,连锁经营是重庆医药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一大发展趋势。以和平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桐君阁(资讯 行情 论坛)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连锁经营企业在重庆医药市场渐成主流,且在外地市场的开拓上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桐君阁大药房业已入驻北京、上海等地。截至2003年底,医药行业连锁企业共有5家,资产总计5.45亿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5.72亿元,占医药商业全年销售收入的17.7%,利润总额518万元。

    重庆市医药行业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研究人员介绍说,重庆医药行业发展存在规模小、融资渠道单一、市场竞争无序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企业存在“一小二少三低”现象。“一小”指多数企业规模小。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重庆仅有96户规模以上的医药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其余大多数企业均为中小企业;医药工业企业仅占全市工业企业的1.0%,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也只有2.1%;限额以上医药商业企业户均资产仅1亿元,户均年销售额仅1.84亿元。

    “二少”指新产品少、高技术含量产品少。重庆大多数企业缺乏新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许多企业只能低水平重复生产相同产品,造成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不利局面,且药品产量总体供过于求,有上百个品种的生产能力过剩。

    “三低”指研发水平及投入低,经济效益低,产品出口量低。目前,重庆医药工业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和仿制,药品的创新研制水平及研制投入低。以2003年为例,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总投入仅为5768万元,仅占当年产值的1.2%。

    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48家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企业中,亏损的企业就有24家,亏损面达50.0%。从具体行业看,主要是中药材及中成药批发业亏损较多,亏损额达1827万元。从产品出口情况来看,目前重庆市医药行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进出口模式,出口产品量少且多以低附加值的初加工产品为主。据统计,2003年全市医药工业出口交货值仅为3.74亿元,占当年产值的比重仅为7.6%,全市限额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企业共计实现出口8.96亿元,占限额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企业年销售额的10.6%。

    二、医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医药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有“四高”: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而重庆近九成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医药企业更不例外。目前,重庆高科技制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但由于银行十分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风险使银行慎之又慎,因而医药企业融资能力明显不强,资金严重短缺,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开拓市场的巨大障碍。

    三、医药市场竞争无序,药品经营环境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市场竞争无序的苗头已经显现,如同样产品由多个厂家生产、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等,导致医药市场环境持续恶化,而企业也迫于市场压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这种无序竞争再维持下去,重庆制药企业将很难适应国际大市场。

    据重庆市企调队近期对全市12户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及零售经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近五成企业反映目前重庆药品经营环境差,且主要表现在“商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企业反映,重庆医药连锁经营市场目前已出现无规划、盲目发展的势头,药品经营行业普遍存在不理性的价格竞争和布点竞争,加之各类经营许可证、年检收费繁多和个别政府部门、协会以各种名义要求企业参与广告活动等,使药品经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加恶化。

    四、医药市场引进外资少,且领域较窄、经营情况差。近年来,重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参与全市经济建设,但进入重庆医药市场的外商却相对较少。目前,全市有22家外商医药企业,仅占在渝外资企业总数的2.4%,且均为小型企业,户均资产仅0.16亿元,从业人员仅867人,2003年仅实现产值2.26亿元、销售收入1.67亿元。而外商介入的领域也十分狭窄,多数集中于化学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或医疗器械制造,涉及中药材领域较少。从经营情况来看,2003年重庆外商医药企业亏损352万元,亏损面达50.0%。

    重庆市医药行业应朝三个方向发展

    针对重庆医药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庆有关医药专业人士提出,未来重庆医药行业发展应该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发展现代生物制药

    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国际高新技术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重庆应努力按照建设长江上游生物医药基地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现代生物制药的发展,制定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着力抓好一批重点生物制药项目和生物医药园区建设,促进重庆现代生物制药的发展。发展重庆生物制药应着重结合以下因素考虑:一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和原生质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消耗;二是开发预防、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三是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稀缺的中药材;四是开发现有的生物技术产品新剂型。

    --推进中药现代化

    应坚持重点完善现代中药产业链、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中药现代化:一是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形成在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中药产业群,推动中药产业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二是引进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改造中药传统工艺和设备,全面提升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三是促进药材基地县和药材集散区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中药饮片加工龙头企业;四是积极鼓励、扶持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有关中药产业的应用中心、开发中心、孵化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切实抓好一批中药新药、中药制药新技术、新工艺、药材质量标准和种植技术规范化等研究开发项目的协作攻关。

    --发展优势化学原料药

    发展优势化学原料药主要是引进外来投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化学原料药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可考虑以下重点发展领域:一是国内紧缺的产品,或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的生产;二是大宗原料药生产的关键技术;三是老制药企业的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四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共性技术的开发。

    针对市场环境,有关专家建议,发展重庆医药行业应完善产业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积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完善落实医药产业的发展政策、法规,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引好路、把好舵。从当前情况来看,应特别加强对WTO协议条款和一些对重庆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并积极完善重庆发展医药产业一系列产业政策,坚决打破阻碍公平竞争的部门或地区垄断、所有制垄断和各种行政保护,调整现行的阻碍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规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努力将各方面因素都调动起来,切实为企业服好务。

    加大对医药科研的投入,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给予支持,对于基础性研究和为新药开发服务的筛选中心及临床试验基地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医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医药科技课题的资金投入,实行一定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对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的中小型企业要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支持的范畴,并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医药产业基金,建立健全医药风险投资的市场运作机制,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共同促进新药科研开发。

    针对目前医药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通过强制实施GMP和GSP认证,提高企业进入门槛,限制企业数量,保证药品质量、淘汰落后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基础较好、有一定实力的医药企业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的劣势企业,坚决依法关闭、破产,为优势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空间。此外,针对当前医药市场混乱,非法医药市场屡禁不止的状况,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医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