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三
进入2005年,国内外铜价继续保持强势格局。虽然年初LME铜价遭遇近250美元的单日跌幅,但在2850美元附近持稳后连续上涨,近日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同期国内铜价也同步上扬,突破3万元后在历史高位附近震荡。笔者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投资过热、铜供不应求是造成铜价高企的主要原因。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中国因素”成为2003年以来世界范围内铜、石油等大宗商品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景气周期,这期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从18万亿人民币大幅增加至近25万亿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迅速上升,导致铜、铝等原材料需求猛增,价格上涨。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铜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与美元泡沫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目前实行固定汇率制,为了维持与美元的“挂钩”汇率政策,对外汇实行“强制结汇制”,就是企业法人持有的外汇资金必须卖给中央银行,反过来说,如果在中国的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过多,央行为了维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也必须进行“全额收购”。央行为收购外汇所投放的资金称为“外汇占款”,是中国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外汇收购增加,就会导致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外汇收购如果超常增加,自然也会使中国基础货币投放超常增长,进而导致广义货币超常供应。过去两年美元贬值近30%,我国外汇储备从3044亿美元,翻了一倍多增长至6099亿美元,由此不得不释放出近2.5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如果再乘以货币乘数,则新增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中大部分是由外汇占款所导致。笔者认为只要四处流淌着低成本货币,投资的冲动就难以被压抑,铜、铝等基本金属供不应求状况短期内将得不到缓解,价格也将维持在高位。
(作者为上海中期宏观经济分析师)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1月31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