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舟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场外的柜台交易和交易所的衍生交易都在吸纳对方的优点,从而使衍生市场出现了一种互相渗透的趋势
衍生品交易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易:公开运行的交易所交易,或者是在未被监管
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OTC),和交易所市场完全不同。它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没有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对手通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场外交易主要在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分发达的国家。
与场内交易所交易相比,场外衍生品交易面临着更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两大场外交易主要风险的防范与规避,交易所市场有着相对更大的优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OTC市场的交易中借鉴场内衍生交易的风险防范制度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一,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场外衍生交易的交易双方是依赖交易对手之间的合同文本来保证交易顺利进行的。与此不同,场内衍生交易的运行通常依赖于交易所的规章、制度,通过预先明确设定的制度,赋予参与交易所交易的交易商以特定的权利义务。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两者的机理以及许多具体设计本身都是相同的。第二,OTC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出现互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场外的柜台交易和交易所的衍生交易都在吸纳对方的优点,从而使衍生市场出现了一种互相渗透的趋势。OTC市场的产品越来越标准化,交易所也开始提供OTC结算甚至交易平台服务,利用自己的清算优势帮助解决OTC市场的参与者规避信用风险问题。本文认为如何借鉴场内衍生交易的风险防范制度有以下几方面。
一、保证金制度。保证金是清算所为了防止其清算成员不能履约所带来的风险损失,而收取的一种履约抵押金。清算所规定,所有会员开立结算账户并结算全部交易。结算账户由结算部管理,会员按规定存入初始保证金和交易保证金。其中,对于交易保证金的提取水平,交易所还可以根据交易状况和市场风险随时调整。
二、每日无负债的结算制度。这一制度包含两层意思:第一,逐日盯市,即每天收市以后,结算部即根据交易合约收市前若干笔交易成交的加权平均价分别计算出当日结算价,并据此及会员的成交状况、持仓状况计算出各会员的盈亏;第二,结算债权债务,即根据各会员的盈亏状况在会员的结算账户间结转资金,不足部分相应的会员需以追加保证金的方式于下一交易日开市前补足,或开市后自行平仓,使持仓量不超过最低保证金水平允许的上限。在场外衍生交易中,也可以考虑这种思路,比如对抵押品进行市值重估,及时调整并要求补充设定抵押品等方式来减少银行大量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所带来的信用风险。
三、涨跌停板制度。这一制度即是规定各衍生合约的价格最大升跌幅度、使其始终控制在交易保证金提取率的范围之内,不致发生过度投机。在场外衍生品交易中,设置信用限额,也是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的一种措施。
四、限仓和大户报告制度。大户对市场价格的垄断和操纵,往往将使绝大多数中小会员遭受亏损以致“穿仓”(追加不上保证金)而蒙受风险。因此,在交易所市场上,必须通过制定交易规则来规定会员的最大持仓量,以及持仓超过一定总量时实行报告制度。这一制度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场外衍生品市场上,由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低,流动性比较差,强势的交易对手一方或者多方联合完全可以控制某些合约的交易价格,为了防止其操纵市场,虽然不能像交易所那样限制其持仓量,但国内商业银行一是可以尽量减少参与这些合约的交易,二是要逐步提高对这些合约的定价能力,改善市场弱势地位。
五、风险及违约处理制度。为了保证上述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交易所特别规定了严格的违约处理制度。包括:加收特别保证金;强制平仓;没收初始保证金;没收席位;交割违约处罚等等。在场外衍生品交易中,也应当考虑完善违约处理相关的合同安排,以使违约者因受到处罚而遭致的损失超过其从违约中得到的好处为原则来设定处罚的力度。具体的处罚措施除了违约赔偿、调整其信用评级等还可以继续进行探索。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1月31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