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增长独树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1:00 财经时报 | |||||||||
全球经济是否已经完全摆脱颓势,其内生性增长是否已经再次形成可能是当前每个主要经济体决策领导人最为头疼的疑虑。 本次经济复苏和以往大不相同,极大地依赖于货币与财政政策杠杆的刺激作用。自2001年以来,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并在2004年6月将利率降至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同时,布什政府提出了大规模减税计划,鼓励消费者增加开支、促使个人
当前,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中,传统的稳定性政策杠杆正在满负荷运作。财政政策方面,日本的财政赤字是7%,美国是4.5%,欧元区的主要国家则越过了原来约定的3%的门槛。 美国建立在巨额债务之上的经济增长是十分危险的。美国GDP的2/3都是靠消费者支出带动的。而今年美元出现的大幅度贬值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场货币危机,这是十分危险的。 高债务、低储蓄(大约占GDP的1%)绝不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模式。因此,美国经济在2005年开始出现调整将非常正常。而基于过去300年经验数据的康德拉蒂耶夫经济周期预测美国经济将衰退到2010年以后。 在国际大宗商品强势上攻的一年中,似乎一夜之间世界进入了一个缺油少煤的年代,似乎所有资源即将枯竭,纽约WTI原油期货曾一度冲高至55.67美元。格林斯潘在不断给美国经济打气之时,也于6月30日开始马不停蹄的5次小步上调基准利率由1%至2.25%,世界经济似乎走出了低谷。 但是,当我们认真审视世界经济之时,似乎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困扰世界。 美国经济领先指数从7月份经历了连续5个月下滑,11月份在石油价格下降而引致消费者信心恢复与股价有所增长的情况下,环比出现0.2%的增长,但年率依旧创7个月以来新低,仅为0.9%,与4月份的4.9%年增长率相比降幅明显。 从领先指标构成情况来看,实体经济基础走好趋势并不牢固。 1.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在经历了2003年末与2004年初的短暂复苏之后,再次持续低迷,尤其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弱于非制造业,实体经济仍然堪忧! 2.美国在新屋销售尚未完全转暖,总销售额年率连续5个月维持低位的情况下,11月竟然出现新屋销售月率12%的下降,这是继1994年1月以来的当月最大跌幅,未售住宅存量与已售量比率高达450%,高于有数据以来的平均414%的水平。新屋销售降温趋势值得警惕! 日本经济,经季节调整后的工业生产月率下半年有所下滑,机械设备订单月率连续6个月为负,年率也有低位下滑趋势,日本经济有继续调整要求。日本内阁府1月11日也表示,11月期领先经济指数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值50%,意味着日本经济扩张速度将有所放缓。 虽然今年欧洲经济得益于全球贸易的强劲增长,有所好转,但高失业未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近期公布的德国IFO商业信心指数出现下降,这一迹象表明,欧洲各国经济体可能在失去动力。而英国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ofBritishIndustry)趋势调查的全面下降显示,英国也未能幸免。 欧洲各国政府在刺激经济方面几乎已无计可施。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已高到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条款允许的3%的门槛,并且欧洲央行发现,当通货膨胀率维持在目标水平以上时,降息有难度,刺激经济的手段正在逐渐匮乏。 从此处来看,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进行的快速小步的5次加息,不得不使人想到格老也许老谋深算,快速小步加息一方面针对所谓的通胀威胁,一方面更可能是为了防止今明两年经济出现意外,再次步入调整而完全丧失他唯一但确实很有效的货币工具——利率,2004年借通胀的快速小幅加息更可能是在为2005年末或2006年初的降息已刺激经济提供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纵览全球,从工业产出增长情况来看,主要经济体都存在明显的调整要求,而这其中惟独中国敢说担心自己的经济过热,惟独中国需要宏观调控,但是无论如何调控,中国经济即使有所放缓,但强大的内生性增长潜力将是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全球独树一帜的持续高增长将给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带去长久而持续的吸引。离开中国无异于抛弃世界! 如果简单地从近期所谓的港股大跌就轻易判断出“人民币升值憧憬不再,全球热钱大规模撤离香港”,不知是中了谁的“埋伏”。从最新公布的11月外汇占款数据来看,加息后的11月当月新增5496.95亿元,相当于加息前4个月的总和,就连不可交割人民币一年期远期汇率也仅仅是在1月5日晚公布美联储会议记录之后从贴水4200点回落至3800点左右,但仅在3800点左右停留了3天,1月13日又恢复到4350点有望继续挑战前期高点,对于港股短期的涨涨跌跌不必刻意夸大,毕竟增减仓位与结构调整,对不同投资者的影响与意义不同,短暂的深幅调整可能正是给跟风者挖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