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跨国汽车金融公司“冬眠” 静等政策松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1:00 财经时报

    丰田“先发后至”

    1月25日,丰田汽车金融(中国)公司宣布,丰田汽车金融个人购车贷款业务已在北京地区全面启动。在北京的所有丰田汽车国产、进口经销商展厅中,购车者均可享受到丰田的金融服务。至此,丰田汽车金融公司成为继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与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之后,第三家正式开展国内业务的汽车金融公司。而另一家同样获得开业审核的
福特汽车金融公司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挂牌。

    与大众、通用开展的个人购车贷款相比,丰田汽车金融公司稍有长进,购车者可在提出申请两天的时间内完成审核手续,购车最低首付比例至20%,最高贷款期限为5年。丰田汽车金融(中国)公司总裁古泽嘉平表示,消费者可根据个人收入情况随时调整还款计划,整套金融服务甚至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据丰田汽车金融(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傅朗东(FrancoisRadot)透露,丰田的目标是在几年的时间内,把北京地区的丰田品牌贷款购车率由现有的2%提升到10%。而其最终目标则是把丰田金融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金融服务经验拓展至全中国。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是首批获准筹建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跨国公司之一。早在2003年12月,丰田金融服务株式会社便与通用及大众汽车金融同期递交了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申请。此后,丰田汽车金融(中国)公司并未循着原有的规定——在获批后的6个月内提出开业申请,而是选择了开业延期,通用和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则按计划在2004年下半年开业。

    汽车分析师徐厚冰认为,丰田汽车金融公司与通用、大众等汽车金融公司错开开业时间,通过观察和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降低了自身的经营风险,“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底线恰恰能说明丰田汽车金融公司对这种潜在风险的认识”。

    跨国公司“冬眠”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风雨飘摇后,萦绕在外国汽车金融公司头顶上的光环渐渐地失去了耀眼的色泽。或许,金融领域最终放开的2007年,才是这些跨国汽车金融公司彰显专业实力的春天。在那个遥远的春天来临之前,汽车金融公司一举一动都异常的谨慎而不是急于求成,它们在“冬眠”。

    2004年10月,大众、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正式营业。在几个月的市场磨合中,洋汽车金融公司有时甚至让人感觉到有些慵懒。而跨国汽车公司应用在中国内地汽车金融领域内的变革,与汽车金融公司获得的汽车贷款订单一样稀少。然而,跨国公司的老总们却个个泰然自若,“我们在中国的汽车金融公司并不急于盈利”。

    2004年10月21日,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股份公司董事长兼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布尔特哈德.布莱宁宣布,大众已经开始了北京地区的汽车贷款,主打业务为国际金融市场上屡试不爽的“百龙信贷”。而在此前的一个多月试营业期间,其位于北京的9家大众品牌经销店共签订了100多个贷款协议。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洋汽车金融公司并没能掀起车贷狂潮。业界开始质疑跨国汽车公司是否了解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更多的人则认为现有的金融政策过于局限汽车金融公司,因而中国5000亿元的汽车金融市场潜力无法获得根本体现。

    盈利能力打折扣

    在成熟的欧美汽车市场,真正让大把大把的钞票涌入汽车金融公司的是汽车租赁、保险等在内的业务。而近日来,汽车租赁等业务虽然已经出现政策松动,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仍然无法直接触碰。在缺失了这一得意武器后,跨国汽车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资金短缺是汽车金融公司另一个潜在的弊端。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但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只有通过两个渠道来融资:一是接受境内关联公司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二是向金融机构借款。无论是拆借关联公司资金,还是向金融机构借款,都会垫高运营成本。

    除此之外,汽车金融公司也时刻受制于利率的波动。在去年的加息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就迫于此规定和成本上的考虑,不得已将贷车利率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在历时半年的跨国汽车金融本土化后,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动作。

    2005年1月,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宣布将“百龙信贷”更名为“弹性信贷”,仅在原有的“百龙信贷”条款上稍加增减。“弹性信贷”仍由收付款、等额月付和尾款构成。不同的是尾款的比例由贷款额的20%上调为25%。消费者还贷到最后一个月时,对其尾款的处理上可以拥有3种不同的选择:一是一次性结清尾款,获得完全的汽车所有权;二是对尾款再申请为期12个月的二次贷款;三是在售车经销商的协助下,以二手车置换新车。

    对于跨国汽车金融公司来说,在最终的政策性利好出台前,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会出现实质性的改观,这或许是汽车金融公司落地中国后本土化缓慢的重要原因。目前跨国汽车金融公司的生存状态更似一种“冬眠”。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汽车金融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