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 强者方能“得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10:34 上海证券报 | |||||||||
"稳得利"后"利得盈",近期人民币理财市场的硝烟味道确实不轻。 继工商银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稳得利"后,建设银行的同类产品"利得盈"也即将面世。算上早就传出风声的农行"本利丰"和中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四大行全面切入人民币理财市场"图盈谋利"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
人民币理财产品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让个人通过理财产品的形式,分享金融机构较高的利息水平。 毫无疑问,货币市场基金是会受到冲击的。别的不说,就以基金销售同样依赖的银行渠道来说,银行柜台上又摆上一个自家的理财产品,储户的"注意力"和"钱包"总要分流一部分的。 但冲击背后同样孕育着机会。对于基金 公司以及有类似境遇的机构们来说,银行不是唯一的销售渠道,近12万亿的存款并非就此无法染指,继续做大做强的机会仍然存在。 从销售上讲,银行作为个人理财产品最重要销售渠道,在今后将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但其他的销售渠道正在快速壮大。它们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 同时,银行代销也不是铁板一块。一个具备品牌的理财产品的发售,不仅会吸引银行网点的存量资源,也会大量吸引银行体外的资金,并最终达到销售网点和理财产品管理人的双赢,这样的强势产品在任何的销售渠道都是有其发展空间的。 而在产品上,无论是收益,还是流通性上,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还有不少限制,这种相对优势的存在,也是货币市场基金乃至其他基金产品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此外,金融产品的管理和销售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沉淀的。对于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来说,进入理财市场的方式不会是全方位的,其选择的切入方向必然是与储蓄产品较为接近的低风险产品。 而要从公司架构到企业文化,乃至人才积累完全适应推出全系列金融产品的需要,银行系统还需要时间。而如今基金业年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可能为如今基金业成长争取到关键的发展时机和业务空间。 因此,对于基金公司和其他的理财机构来说,抓紧时间做强做大才是关键。强者才有竞争力,强者方能得利。做大做强,这是应对所有竞争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