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医院用药量增幅回升 抗生素仍为“老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09:00 新华社 | |||||||||
根据国内重点城市大、中型医院用药情况统计数据推算,2004年全国医院药品购进总额约为905亿元人民币,较2003年增长约26.8%,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幅度。药品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因而患者仍有“看病花费较高”的感觉。2000年开始的医院药品招标采购活动对药品销售曾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年医院购药金额增幅一度大跌。但随着医药企业、中间流通商及医院三方对药品招标采购逐渐产生较强的“免疫力”,需求各方对市场的信心有所增强,因而用药增幅逐年回升,而且这一趋势短期内仍会走
--大类药物抗感染药与心血管药差距缩小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幅最大 在大类药物中,全身抗感染类药物仍以26.97%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销售金额增加了两成以上,略低于平均增幅;而市场份额比处于第二位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仍然高出了十个百分点以上。心血管药物2004年的增幅超过三成,缩小了与抗感染药物之间的差距。 销售金额增幅最大的是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以及神经系统三大类药物,其增幅都超过了三成。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的增长使其地位有所回升,但仍居消化系统药物之后,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增长使其超过消化系统药物,位居第三。由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是近年新药研究的热点,今后市场份额仍可能继续扩大。 在所有大类药物中,神经系统药物虽然相对市场份额变化不大,但其绝对金额的增加仍然值得关注。国际市场上,神经系统药物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药物与抗感染药物的第三大类药物,由于精神压力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国内医药市场对这类药物的需求将也会加大。 大类药物中处于后列的几个类别相对变化不大,多数增幅低于平均水平。其中,“非典”过后,呼吸用药相对市场份额下降较大。 --抗生素“老大”产品价格确有下降 销售额度继续上扬 市场上,一边是以抗生素为首的药物在降价,一边是全身抗感染药物销售的坚挺上扬。实际上,2004年先后出台的抗生素药店限售后与降价政策对临床用药并未起到“参考”作用,市场不降反升,这表明市场对价格波动已经适应,而且围绕“抗生素主导型药品格局”的纷争仍会继续,相关政策只能导致市场微观变化。 抗感染药物销售居高不下已成为痼疾。这类药物是目前负面反映最大、降价与各种招标关注最多的一类药物。有人因此为抗生素总结了“七宗罪”: ——抗生素占据市场的主导份额,降价效果最为明显,因而在医保压力巨大的局势下,国家被迫将抗生素作为靶子; ——抗生素滥用成为一种医疗隐患; ——多数企业依靠一两个抗生素品种支撑整个企业,即使不降价,这类企业长期生存也成问题; ——一个热点品种通常有数百家企业生产或申报,同质化引发无序的价格战; ——波及品种少有专利保护,仅有的一点专利也只是新复方配比; ——价格空间较大,市场扣率出奇地低,低于10扣的招商比比皆是,因而成为医药产品高额回扣的主要“元凶”; ——患者用药量居首位,通过降价可以平民愤。 可以预计,2005年抗生素仍然是降价的主要对象。实际上,降价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多只是使传统的一线药品退出市场,二线产品粉墨登场,因而只收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领先药物市场份额略有增强 大者恒大强者恒强 从市场上看,TOP10(销售排名前10位)药品占据了17.1%的市场份额,TOP50位的药品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41.9%,TOP100位药品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57.9%,TOP200位占据了74.9%,TOP300位占84.4%;这五个数值较上一年度增加值分别为0.4%、0.5%、0.6%、1.5%和1.8%。大者恒大,强者恒强仍是医药市场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 氯化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分列第9与第12位,用量仍然居高不下,这是除了抗生素以外,临床用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医院大量使用注射液的好处有:一是可以增加单位用药的费用,注射产品的单位成本高于口服产品;二是能够防止“跑方”,因为输液处方流失的可能性远低于拿着口服处方跑到医院门口药店买药的可能性;三是可提高附加值,如床位费、注射费、材料费等统统可以加上去;输液治疗起效快,病人满意。因此,作为输液的重要溶媒的氯化钠与葡萄糖使用量大就不足为奇了。 在排名领先的药物中,增幅最大的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大肠杆菌),它从第57位跃居第15位。生物技术类产品的迅速增长表明生物产品具有独特魅力。 分析2004年的销售变化情况,预计2005年医院购药金额仍将持续增长,增幅将会超过20%以上,总额有望突破年销售额1000亿元。以抗生素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各类别药物的比例也会相对稳定。2005年整个医药市场会延续2004的态势,但热点品种的平均价格将持续下滑,价格战仍是多数企业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