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年长三角经济前瞻(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14:15 中国化工网

    作为区域经济,长三角经济的分量与受关注度在2004年均达到一个新高。这一年,长三角经历了一系列标志性嬗变,一体化从纸面走向实体,长三角从符号意义走向品牌意义。长三角区域规划首度进入国家战略序列,一体化四大举措犹如四盏明灯照亮长三角前程,这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横亘在前的“四道坎”关山待越。在科学发展的追求中,在推力与阻力的综合作用下,2005年长三角经济将呈现三个特点。

    ——影响2005年长三角一体化的四项举措

    在长三角2004年的进程中,具有四个指标意义的举措:

    交通一体化“破壳”。交通接轨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具有先导意义,更是当下长三角一体化最直接的突破口。2004年8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交通部牵头制订的区域性交通规划纲要,打破了区域、体制、行业界限,跨省市整合资源,着重强调与周边地区的衔接。规划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连云港7城市列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在水路规划中,重点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宁波、苏州为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以连云港、南通、南京、镇江、温州为支线港。长三角区域公路交通的一体化目标是,到2020年,公路网总里程由目前的11.8万公里增加到30万公里左右,高速公路里程由目前的3779公里增至规划里程1.18万公里。届时,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形成三大圈层:即中心城市“3小时都市圈”、上海与长三角以外周边地区“5小时交通圈”和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此外,县和县以上城市、10万人口以上城镇、重要运输枢纽和旅游风景区等规划节点全部纳入20分钟高速公路网的范围,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间可以1日往返,“同城效应”可期。

    旅游一体化出水。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正在逐步推进。三地旅游整体形象一体化、旅游产品建设一体化和旅游宣传促销一体化在2004年有了实质性推进。从年初江、浙、沪三地旅游资源联袂亮相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到年中联合促销,推动旅游产品进入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及至年末,上海、杭州、黄山率先在长三角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并通过《江浙沪旅游市场促进会(上海)宣言》,确定三地旅游发展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经济圈,中国旅游金三角一体化进程实质性启动。

    诚信长三角“开炉”。打造诚信长三角,是三省市信息资源共享最直接的体现。2004年7月,湖州会议上两省一市领导共同签署了《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标志着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开炉生火”,将逐步有序地展开。同时,各地的信息化项目不断地合作。

    人才开发一体化起步。2004年是《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的实施年。三地已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异地人才服务、博士后工作合作、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公务员互派6个层面正式合作。目前上海的物流、中高级口译、国际贸易单证、汽车营销等考试项目已经推广到杭州、宁波、湖州等地市,并实现了项目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发证统一。沪、苏、浙在异地人才服务合作、人才信息合作的基础上,紧缺人才培训和高层次人才智力合作方面有了新突破。上海市紧缺人才办开发的157个培训考试项目,已陆续在浙江推广。

    一系列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使得2004年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真正“行动年”。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民间促成的多元影响下,以上不同凡响的四项举措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已完成由务虚到务实的嬗变,进入科学、有序、制度化的轨道,向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高水平合作迈进。长三角一体化更实更深,三地及其周边省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言与行,从江苏的徐州、淮安到浙南的温州、台州、浙中的金华、衢州,及至安徽的芜湖、马鞍山诸地,蔚然成风。从观念接轨到信息接轨、市场接轨、产业接轨,融入长三角已经有了扎扎实实的行动。一体化进程中的“长三角”已从一般指代的符号,升华为招商引资、产品销售等经济活动中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定品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长三角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