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中大客车总裁徐连宽:客车业竞争已经国际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11:1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中大客车总裁徐连宽:客车业竞争已经国际化

    2004年底2005年初客车业动静不小:中大集团接连整合南京金陵客车与四川客车厂然后出口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孟加拉100辆客车,力助当地摆脱灾害困扰;在冰箱行业翻云覆雨的顾雏军收购欧洲汽车配件生产商,在客车业继续兴风作浪。

    但是客车行业在轿车业突然遭遇寒流后还能否继续增长?中国客车业的路径是否要国际化?对此客车少帅、香港上市公司中大国际(0909H.K.)总裁徐连宽对
记者侃侃而谈:"中国客车业的整合已经开始,现在任何一个中国区域市场还有稳定的前三名吗?!2006年以前客车业可能只剩10家客车集团。"

    客车业已经洗牌

    记者:中大2004年进行了降价,您的判断是中国客车业的洗牌是必然趋势,你现在怎么看国内客车业的发展?

    徐连宽:从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中国已经过了高速扩张的时期。这必须看到中国客车业的现状,中国客车业是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劳动密集加技术密集的产业。中国所有的客车厂没有自己造发动机的,都是买发动机进行组装,这就决定了中国客车业的技术壁垒不高,竞争激烈的特性。以前是国有企业占客车业大头,现在国企在这个领域竞争力不强,而且多数亏损。为什么?因为客车业采购环节有漏洞。外资也进来了,为什么做不好?他们太注重理念了,欧洲一部客车200-300万人民币,是实打实的技术和材料,但是国内没有市场,太贵了。一般很难有车主敢买。而国内客车企业可以很快地学习欧洲最好的技术和外形,然后用中国的制造成本生产,外资没有完全本土化之前不可能有竞争力。所以国内三到五年内还是企业的相互整合。

    记者:那么这个洗牌过程如何进行?结果会怎样?

    徐连宽:这个洗牌过程已经开始,估计2006年以前主要有10家厂商,份额超过90%。因为这个整合必然会加速,前面的几家会做大做强,而快鱼吃慢鱼是整合洗牌的特点。

    记者:2004年中大连续两次20%的降价,业内震动很大,客车整体价格是否因此而受到拉动,这是否会加速客车业洗牌?

    徐连宽:现在已是市场经济年代,我们有能力降价,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让客车价格"消肿"是正常的营销策略。至于业内颇有微辞,我们并不在意,在商言商,谁能取得消费者的认同,谁就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如果说有些厂家拚不下去了,优胜劣汰,市场没有错,我们降价也没有错。客车业肯定要进行一次重新洗牌,做不下去的企业,是市场的选择。

    记者:中大在整合方面已经走了好几步,比如2004年的控股南京金陵、四川客车,你怎么考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徐连宽:关于整合,这是中大的强项。中大坚持三统一控:人、财、物由中大统一控制,市场由中大派团队进行整合。这是中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国际化是出路

    记者:2005年中大的基本发展思路是什么?

    徐连宽:中大2005年的事情主要是延伸和铸锻产业链,2005年客车产量达到1.5万台,在产业链方面中大继续在上下游扩张,进一步收购客车和客运企业;而且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全国每个大区都有基地的局面。2005年中大最大的变化是走向海外,要在海外5个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最快的今年夏天就能够投产。利用国际资本走向国际市场已经是中国客车业的必由之路了。

    2005年中大将进一步进入城市公交系统,收购的南京金陵和四川客车厂,一个是国内双层客车中的两大车厂之一,另外一个是城市巴士的生产商。

    记者:走出去是2004年中国企业的一大取向,但是现在看结果并不好,TCL联想都面临很大的整合压力,你怎么看客车企业的国际取向?

    徐连宽:这是不同的路径,走出去的路径并不一定要一样吧。国内客车业要走向海外,因为国内的客车技术和成本在国内市场已经同质化,整合是比理念、比资本、比管理,还要做大市场。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客车的产业浪正处于上升周期,现在进入正是时机。而且政府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外交活动,这对企业的走出去也是很好的契机。中大已经在全球选了5个点。

    记者:国外客车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有什么特点?

    徐连宽:其实国外市场反倒比国内市场好做一些,因为国外市场的竞争根本没有国内这么激烈。大家都说中国是最后一块汽车大蛋糕,所以世界列强纷纷跑来中国一试身手,让我们国内的竞争超过了世界上所有汽车市场的竞争。国外的市场,一旦你做进去了,这一块市场就几乎永远是你的。因为我们的性价比优势和技术优势,我们的许多国外市场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5年内世界前三

    记者:中大既然有很强大的进取心,发展路径或者说目标是怎样的?

    徐连宽:中大的目标就是2-3年内进入行业前三,5年内进入国际前三。这是一个外人看来不理解的目标,中大汽保已经这么好,为什么客车业迈大步?因为由汽保到汽车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行业转型所需,客车业已经开始整合,中大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只能被整合,留给客车业的从容的日子不多。随后外资就进来,与庞大的外资比,中国企业还是需要做大。

    记者:中大怎么保证目标的实现呢?这个市场毕竟竞争非常激烈?

    徐连宽:为什么中大有这个底气?因为中大是做实业做大,不是玩资本的。中大的汽保设备从无到有,现在做到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30%,中国企业有几个企业能够像我们一样在全球有这么大的份额?我们国内份额有60%,我们可以说是全球第一,技术同步,成本领先。在汽保行业,意大利人、法国人都尊敬中国人,因为我们是第一。

    现在我们给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徐工和国内大多数客车企业供应汽保和喷漆设备,我们知道这个行业的前景和路径。这是我们的自信。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客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