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思想) 企业决策不能想当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06:0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最近,中储棉因炒棉花造成巨亏,此事件被人们称之为中航油第二,一家自称为政策性公司的中储棉,在经营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了公司的损失。

  据报道,2004年中储棉按当时的行情进口了20多万吨棉花,所用资金不少于50亿元,其进口量之大,产生的市场影响之大,使得当时纽约期货市场棉花价格连续拉出几个涨停板。如今几经周折棉花市场持续走低,结果造成了公司的亏空。

  最富有戏剧性的是,在认定责任时,企业和政府部门各执一词。企业认为自己是一家政策性公司,只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我进口棉花的申请,企业所做的一切应当政府承担行政责任,因为企业的行为是为了调控市场。而审批进口项目的相关政府部门则认为,发放配额进口商品只是给企业一个进口商品的机会,具体实施进口的时间以及数量等等完全是企业的独立性为,至于盈亏更是企业的行为。

  笔者查到一份资料,其中对2004年的棉花市场有这样的描述:一开始棉花2.3元/斤的价格,棉农不卖,价格一直涨到了2.8元/斤,棉农还是不卖,满心欢喜盼望高行情再次上演。哪知十一过后行情一跌不起,棉农这才着了急。直跌到2.0元/斤,国家采取新的收储办法。文章分析导致棉花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主要是世界大环境不支持棉价上涨。今年全球性棉花丰收,伴随着国内外市场接轨,中国必然不能再走出独立行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棉价涨不上去。其次是皮棉上涨乏力,籽棉有心上涨,无力回天。第三是今年纺纱形势严峻,目前一些纱厂开机率不足50%。

  按照以上文字描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2004年世界棉花丰收,既然中国棉花市场要与国际接轨走不出独立行情,作为一家自认为负有政策性调控职能的公司,对这些信息和因素怎么会一无所知呢?而且我国自身棉花也是丰收之年,其价格走势似乎也应当被大体预测到?遗憾的是企业对这些信息都漠视了,反而去美国充当了哄抬期货价格的主力,结果不妙完全在情理之中。

  最近一个时期因企业决策不当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小到产品定位不准,个中道理与企业决策系统不科学大有关系。专家称中储棉在不适当的时候,采用不适当的办法进口了20多万吨棉花,其结果,不仅更助长了国内棉花市场的炒作之风,还导致了自己的亏空。的确不仅仅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专家们所指出的不恰当的时候,就是企业行为严重的背离了市场规律,采用不恰当的办法就是决策过程完全没有市场依据,也没有经过任何论证。因此,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企业的进口与政府对进口商品的审批都同样与决策是否科学,科学决策的系统是否已经建立有关。如果我们的决策只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企业的竞争力又从何而来?

  国有企业从按计划办事到自主决策,是企业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政府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何使用好手中的审批和监控权利,同样是新的课题。科学决策来不得半点马虎,决策的随意性不仅会导致财富缩水,更严重的是这种随意性,弄得不好将扰乱整个市场,贻害更多市场主体的利益。2004年的炒棉花之风受损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利益,还有很多农民跟进企业的做法,在价位适当之时不出手手中的棉花,最后导致增产不增收的结局。

  此次教训是相当深刻的。上海证券报 倪小林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