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如何让QFII买你公司的股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0:38 上海证券报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加德纳为汤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资本市场信息总监。汤臣集团目前为45个国家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及金融专业人员提供金融市场信息,以及与股权及市场活动有关的咨询服务。加德纳则在过去的八年里一直从事着所谓"锁定机构资金"的工作,即帮助众多的上市公司了解自己的股东构成,寻觅最可能对公司股票感兴趣的机构投资者,协助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品味"和"个性",他显然有更多的发言权。就上市公司如何获得海外机构资金的青睐,他更有独到
的见解。

    记者:有观点认为当前可选择的投资对象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QFII持仓的数量,您如何看这一问题?

    罗伯特·加德纳:应该说可选择的投资对象相对有限是影响QFII持仓量的一个因素。但人们必须了解QFII对市场整体趋势的判断也会影响其具体投资品种的选择。比如QFII对可转债的集中持有实际上反映了QFII对内地股市整体仍然处于弱势的判断,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的市场防御手段,并不意味着QFII不看好中国内地公司的发展前景。

    记者:那么,如何协调QFII急于投资中国的高涨热情和可选择的投资品种有限之间的矛盾呢?

    罗伯特·加德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经济不景气,欧美股市在近年来虽然有所恢复,但和网络股热潮的高点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海外机构投资者在这些市场上的操作并不容易。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海外机构投资者都急于要进入中国股市去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就是所谓的"中国溢价"。在几年前,如果一个海外机构的组合里有中国的投资产品,那是一个新闻。但现在的情况是,任何一个主要的海外机构现在的投资组合如果没有中国的投资产品,那才是一个新闻。

    中国不缺乏优秀的公司,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家公司的"中国溢价"是否能被QFII了解和认可,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沟通问题。如果从这一角度看,真正需要采取主动的并不是QFII,而是中国内地上市公司。

    记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您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

    罗伯特·加德纳:作为一家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与其花时间抱怨QFII为什么不买自己的股票,还不如主动去了解QFII愿意买什么样的股票,去了解公司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符合QFII的投资标准,但公司可以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在欧美市场上,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甚至已经不仅仅是被动适应投资者的要求,而是要主动出击。我们不仅要知道现在谁持有公司的股票,更要知道未来谁更可能投资公司的股票,再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这些机构投资者身上,向他们说明公司的价值,争取让公司股票取得他们的青睐,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企业努力的另一个方向。

    我们必须承认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的认识需要时间,因此如果一家公司认为自己能够分享到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好处,你应该采取主动让海外机构了解这一点。也许你目前的业绩并不出众,但对于急于分享"中国溢价"的QFII而言,这样的沟通仍然足以产生关键的影响力。

    记者:您是说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动出击改变QFII的决定?

    罗伯特·加德纳:是的。QFII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但同时注重灵活性,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获得QFII的青睐。

    欧美机构投资者是非常多元化的,不同种类的基金在投资组合上具有不同的特色,基金经理可以根据投资者的要求进行流动性和成长性的不同搭配,因此他们会对更多不同特色的公司感兴趣。如果我们观察2004年半年报的数据,QFII选择的相当数量的个股流通股本规模在6000万股至3亿股之间,这和其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集中投资指数权重股的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我认为,股本规模的适中体现出QFII既注重长远的价值成长,也注重对短期收益的追求,反映出QFII的选择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

    需要注意的是,QFII对"中国溢价"的认识还在进一步深化。特别是QFII出现在2004年上半年每股收益0.021元的厦华电子(资讯 行情 论坛)和2004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096元的北新建材(资讯 行情 论坛)的大股东名单中,这说明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挖掘正在继续向深入发展。

    记者:具体来说,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如何去了解和吸引海外机构投资者呢?

    罗伯特·加德纳:你需要有专业的机构来帮助你,需要金融营销的技巧,但更需要走出去和你的投资者面对面地交流。只有让投资者充分了解你的公司,公司的价值才能在股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美国有56%的CEO会到海外和投资者交流,有30%的CEO和CFO每年有25天以上的时间用于到海外和投资者交流,37%的公司每季度都会和企业的前25名股东联络,39%的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负责人每年都会到欧洲和股东见面,84%的公司会在公司总部举行与分析师的见面会。就这方面而言,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还需要更加努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QFII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