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菲律宾特约记者 王传军
本月17—19日,由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贸工部和菲矿业商会及矿业公司等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了菲律宾矿业投资说明会。菲方许诺将给中国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条件,比如4—8年的收入免税、进口设备免税等。此外,在资讯提供、员工招聘和登记手续等方面也给予特殊关照。
在招商会上,中国中冶集团与菲方签署备忘录,准备投资1亿美元开发菲矿产资源,中国最大的镍矿公司金川集团和上海宝钢还强强联手,准备投资10亿美元开采菲律宾的镍矿。据悉,未来一个月内,上述两家公司将正式与菲律宾镍矿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吸引外资,去年12月初,菲律宾大理院宣布,重新执行1995年制定的《菲律宾矿业法》,允许外商投资者拥有矿业公司100%的股权。为鼓励地方政府配合和支持当地矿业开发,政府还规定,合资矿业公司税收的40%归地方政府所有。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驻菲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有限公司菲律宾代表李连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菲律宾新政策出台后,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国公司都在跃跃欲试,希望分享菲矿产资源大蛋糕,中国公司应当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加快决策程序和资金运作过程,不能贻误商机。但中国公司不能一哄而上,中国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协调,避免本国公司恶性竞争,使国家利益受损。
此外,在菲律宾投资矿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投资存在的风险和挑战。首先,政府风险不可预测,菲政府政策存在不稳定性。其次,菲律宾当地土著居民、环境保护组织以及左派等,强烈反对矿业开采,安抚上述势力需要很大精力和财力。再次,菲律宾的政治体制与中国不同,即便外国企业已经与中央政府协调好了,但地方政府未必买账。在菲律宾,地方政府另设名目要钱的现象并不鲜见。此外,菲律宾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多属反政府武装力量新人民军出没的地方。外国投资者向人民军缴纳“革命税”已司空见惯,否则,公司设备将面临被炸的危险。
《环球时报》 (2005年01月24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