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利好刺激下,沪深股市终于回暖。就在此时,瑞银集团宣布将再次申请增加在中国市场的QFII投资额度2亿3亿美元。如该申请获批,瑞银无疑将继续保持其在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QFII地位,但这一动向可能隐含的意味则非常微妙。
首先应当看到,这一申请的姿态性可能大于实质性。瑞银作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QFII,一直刻意强调其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一再详细公布获批QFII额度在中国的投资组合
,甚至具体操作思路。这些努力显然深得监管层的高度认可,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成为证监会发审委首位境外投行代表即是一个明证。在新年之际,瑞银又率先申请增加QFII投资额度,显然会对处于重重压力中的监管层以有力支持。
同时必须仔细分析QFII在海内外市场的具体动向和真正意图。从总体上看,已获批的162亿元QFII额度中,真正投资A股的不足一半,高达三分之一、约50亿元获批资金仍躺在内地银行的账户上。加上这些机构在海外市场上的关联性投机操作动向,某些QFII押宝人民币升值的企图其实早已非常明显。从这个角度上看,包括瑞银在内的QFII此时申请增加投资额度,其真正用意当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而从绝对数量上看,仅靠QFII有限的投资额度,也不能缓解A股市场的资金需求。虽然去年以来不断有券商出现危机,一些证券投资基金也未能足额发行,但从根本上说,沪深股市缺乏的并非是资金供给,而是如何针对诸多根本性问题进行制度性化解。只要能真正给投资者以市场持续繁荣的坚定信心,中国境内成千上万亿元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资金随时可以注入。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就更需要冷静看待QFII的增资申请。与逾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比,增加数亿美元额度也许微不足道,但这种持续的外资流入趋势,显然不利于中国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会给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新的压力。因此,在看到QFII申请增资可能提振部分市场信心的同时,监管层恐怕更应从整体上考虑其多方面利弊,再谨慎决定是否放行。而投资者则更需要冷静、再冷静,特别是应更多关注沪深股市存在的重大问题,在今年会否逐步得到根本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