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慎行(海外传媒视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02:1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中国推行的海外投资策略能解决国家外汇储备过高的问题,同时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有专家提醒中国政府应当严肃考虑经济发展是否就一定得向海外投资这个问题

  上个月,宁夏工商部门下发了名为“引领宁夏企业抓住机遇,迅速走出国门”的文件。尽管已经考虑到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也了解先前进军海外市场的宁夏企业大部分已濒临
破产的事实,领导们还是对他们走出国门这步棋充满信心,认为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拨开云雾见月明。

  这种百折不挠、“向海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精神并非仅为宁夏所有,而是目前整个中国的普遍现象。这招“走出国门”激励着国内所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纷纷海外投资。据海外媒体报道,仅去年11月份,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共计18亿美元,其中90%的资金来自于国有企业。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海外的战略的确对中国奏效。如今中国通过出口,以及吸引国外投资者所获得的资金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导致一些产业投资泡沫的产生。一些投资商认为,美元持续贬值、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外汇储备上升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下,人民币迟早会升值。如今中国推行的海外投资策略正好能解决国家外汇储备过高的问题,同时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经济学家们担心,由于急于海外投资,国有企业在进行类似交易时未做好长远打算。去年,中国电视制造商TCL并购法国Thomson公司电视业务之后,第三个季度利润暴跌69%。无独有偶,联想为在竞争激烈的国有电子市场保持稳固发展态势,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然而,就在交易宣布结束当月,联想股价就下跌21%。不少人提出质疑,联想并购持续亏损长达3年半之久,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的IBM个人电脑业务是否乃明智之举。

  上海世界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马晓野提出,中国政府应当严肃考虑经济发展是否就一定得向海外投资这个问题。而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日益严重,资金充裕的日本公司迅速掀起了并购美国企业的狂潮,然而经济泡沫破灭后,原先高额的利润投资全部打了水漂。马晓野对先前的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深表忧心。“我们不想最后像日本那样惨淡收场。”马晓野说,“有时候‘安守国门’未必不是万全之策。”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1月26日 第七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