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工业之路放缓 浙江民资悄然转道垄断禁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9:32 南方日报 | |||||||||
2004年,宏观调控虽然使民企放缓了重化工业之路,但活跃的浙江民企却悄然转道,全面加速突入以前被称作“垄断领域”的禁地。 禁地之旅 活跃的浙江民企在2004年采取了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后大有斩获。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
煤矿、石油、水电等,在浙江民企的眼中显然是诱人的奶酪。对能源业,浙江民企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连续的电荒大大刺激了民间电力投资热情。2004年1月至10月,温州民企在温州本土投资4.15亿元建设电厂,同比增长达161.2%,成为电力投资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而台州的中国星星集团投资4亿元建设台州椒江大陈岛风力发电场,年可发电1.12亿千瓦时,首开国内民营企业投资风力发电先河。 除了在省内积极探路,浙江民企在省外更是全速挺进,实施“北伐、西进”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浙江民企投资西部水电的足迹已经遍布湖北、贵州和四川等西部水资源丰富的省份,资本多达数百亿。在矿产开发领域,2004年有500多名浙江人投资40多亿元在山西承包了400多个中小煤矿,年产煤矿8000多万吨,占山西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也是全国煤炭产量的二十分之一,这还不包括浙商在陕西、内蒙古、贵州等地承包的煤矿。 “浙江商人市场眼光比较独特,现在国家能源较缺,先入为主往往意味着获得较高的回报率。”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潘立生估计,浙江省在外投资的6000亿元中,能源投资的有几百亿元左右。 金融领域是民资的另一热土。2004年8月下旬,经过重组的浙商银行悄悄开始了正式营业,重组后的浙江商业银行的2004年注册资本金为15.0073亿元,由15家股东出资,其中13家是浙江省的著名民企,如万向集体、广厦集团、吉利集体等,使得浙江商行成为一家以民营为主体的最大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紧接着又传出消息:温州市商业银行将进行第二轮股本改造,其最终股本总额将扩大到10亿元,此轮股改有望在今年6月完成。如此,温州商行的国有股将进一步削弱,民营银行的性质将进一步增强。 政府推手 浙江省正凭借雄厚的民间资本,对原有投资体制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表示,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前,中国已经有1/3的省份在进行企业投资自主权方面的探索,浙江也是其中之一,走在了《决定》之前。罗云毅表示,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就是浙江的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最好案例。 为了使富裕的民间资本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对民间投资予以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向能源、公共事业等垄断性、基础性行业进军。 2004年1月,《浙江省民间投资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对非政府资金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不需审批。根据“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浙江省民间投资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除了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外,境内公民和法人使用自有资金在浙江范围内进行的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规、规划的投资建设,一律实行备案管理,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当事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只需到指定的登记备案办理点或者网站,向项目所在地投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办结备案手续。无疑这大大方便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有利于民间资本突入一些“禁地”。 去年在政府的推手中,温州无疑是最为积极的,10月初,温州市委、市政府传出重要信息——支持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五大领域,而且温州市里一次性向全社会非公经济推出64个重点招商项目。 浙江省将4个高速公路项目,向民间公开招投标。这是浙江省消除体制障碍,破除准入壁垒、改进投资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就是说“以前政府是高速公路的业主,现在是用市场手段向社会招业主”。浙江民间资本全面突入“禁区”,突破了许多急需开放而由于计划经济残留影响未能及时开放的新领域,最终将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傅白水(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