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超
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与会专家解答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提出的当前金融领域的一些敏感问题。
股市低迷
缘于上市公司质量太差?
目前股票市场低迷,有分析认为原因是上市公司质量太差了,证监会也提出要提高整体上市公司质量。人们对证监会如何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把一些市场上存在的质量比较差、投资性不是很高的企业引出市场颇感兴趣。中国证监会市场部主任谢庚认为如果资本市场是一个理性市场,投资者一定要关注上市公司质量,或者说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一定要能够反映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要能够跟企业的质量有正相关关系。过去几年里,证监会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直在进行着不懈努力。努力的核心是以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为中心,提高市场经济质量。“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的是资本品,其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包括治理水平、业绩状况都会随外部环境的经营情况而变化。我们要做的是充分把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告诉投资者,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另外,我们不断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证监会出台了若干措施,防止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产,违规对外提供担保。这是在股权分置的格局下采取的措施。从监管上,我们也实行了辖区监管责任制,对上市公司实施监管。我们还实行了类别表决制度来抑制大股东的表决行为,清收大股东占用的资金、规范大股东的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等等。”谢庚说。
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思路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增量上证监会通过进一步改革、规范、发行核准制度,进一步提高新上市公司的质量。谢庚介绍,对存量一定要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一方面要鼓励大公司做大做强,推进资本市场的变更重组;另一方面对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进一步完善其退出机制,优胜劣汰。
关于股权分置问题,谢庚表示,股权分置在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问题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比如影响价值的形成、影响公司治理、影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市场化等等,对解决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该说共识也越来越多。国务院出台的“国九条”已有明确的说法,即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前提,第一,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规律就是价值规律。第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既是有利于长期发展又要兼顾近期市场承受。第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谢庚说,围绕这样一些基本要求2004年专门成立了跨部门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工作小组,其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现在要把这些要求具体化、程序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尽快付诸实施。
存款保险基金制度方案已提交?
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正在建立,有人说存款保险基金制度的方案已提交给相关部门,银监会银行监管部主任王兆星表示这种说法并未被证实。他同时承认,尽快建立存款保险机制也是银行业和整个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有人把存款保险理解为保险产品业务,实际上存款保险是银行体系安全网近来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目的是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使广大存款人对银行体系有一个坚定的信心,这样银行才能运作。怎样更能保护存款人安全来强化几亿存款人对银行体系的信心,除了包括整个社会体系建设、法制建设、银行体系管理和银行质量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作为一个银行监管部门,要“看好”这些银行,及时发现风险,及时纠正、及时控制,使银行安全、稳健地经营。这需要银行自身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监管部门也有一个很好的识别、判断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要求银行充分、客观地向社会披露信息,提高其透明度,使广大公众了解这家银行是否安全、经营是否文件。同时发现高风险的银行,在其不能救助的情况下要它及时退出市场。要求其退市同样有存款人的保护问题。各国建立了一种金融安全网机制“存款保险”,由各个被监管银行按一定的资产比例和风险情况交纳存款保险费用,成立一个存款保险基金。哪个银行除了问题,用存款保险基金偿付存款人的存款。当然为激励银行更好的经营,防范道德风险,这里有一个按比例偿还,有一个最高限额的问题。
王兆星表示,该机制在很多国家已建立,我国目前正在各个部门充分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因为它涉及到存款人和银行的利益、各方面的关系、相关立法和如何防范道德风险等方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在未来,存款保险机制会真正在中国建立起来,成为保护存款人、维护安全体制的重要制度。
人们感觉目前银行品种不够,融资有问题时,王兆星介绍,现在银行总体上是两类,一类是商业银行,一类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有三条,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融资渠道的创新除了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做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禁止的融资领域外,只要符合上述三个原则,都可以进行融资。王兆星说,没有什么所有制也没有什么领域,包括对知识产权抵押进行融资,只要银行根据其风险的判断和评估,符合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空间是没有禁区的。还有一类是政治类银行。政治类银行也要考虑资金安全和流动追求盈利就没有像商业银行那么强烈。但政策性银行也可以对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尽管这种在长期来讲风险要相对高一些,但是对于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会不断开拓业务领域。
保险业利润达历史最高?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说,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保险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新的市场主体相继产生。2004年批准了一批新保险公司筹建,包括批准设立第一家农业保险公司,第一家建筑保险专业公司,第一家养老金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济和组织形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04年有八家中资保险公司和四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开展业务。同时还增设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促进了市场的竞争。
魏迎宁表示,保监会一直把风险防范作为基础来抓,以资金运用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努力构筑保险业风险防范的途径,2004年年底已公布保险资金管理办法。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关闭破产,对于被保险人的救助就可以用保险法定基金来承担。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经济补偿方面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赔付,在妥善处理灾害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家庭和企业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资金融通方面,保险公司持有的国债,2004年年末是2651.7亿元,金融债1156.8亿元,企业债68.76亿元。在银行的协议存款3709.4亿元。以多种方式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保险公司持有证券投资基金575亿元,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保险公司持有的银行刺激债,占银行刺激债发行总量的30%以上,为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推动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方面,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和公共责任事故,保险公司在一些省市开展煤矿物主责任保险,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和火灾、公路保险责任试点,保险公司还参与了八个省、市、41个县新型农村医疗试点,参保人数达到了807万人,提高了新型农村的运营效率。在黑龙江、吉林等九个省市保险公司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4318.1亿万,同比增长11.3%,保险收入占GDP3.4%,保险密度(国民人均保费)332元人民币。在保费收入中财产保险业务增长较快,达到了1089亿元,同比增长25.4%。人身保险业务,因受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和利息上升的影响,保费收入3328亿元,同比增长7.2%,但在业务总量中仍占74%。保险公司总资产1.18万亿元,在2004年突破了1万亿大关,余额1.12万亿元,同时保险业务的增长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魏迎宁介绍,据统计快报显示,2004年保险全行业的利润是近年来最高的。
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主要矛盾?
中国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表示,2004年12月11号保险业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已基本全面对外开放。外资公司开展团体保险业务和中资公司享受同等的待遇。第二企业年金保险与商业保险不同,现在的商业保险是保险公司来做,企业年金有两个特点,第一要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得资格。企业自身也可以经营这种业务。目前从保险业来看,对参与企业年金工作有很大的兴趣。保监会已批准了中国平安保险、养老保险公司和太平养老保险公司进入市场。随着年金业务的发展相信今后外资公司也会逐步获得资格进入这个领域。
袁力介绍,2004年年底中国第一家乡户式的保险公司已在黑龙江成立了,从目前的保险法找不到这种形式。根据2003年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国有独资,一种股份制。按外资保险公司条例有很多外资公司和中资公司合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在我国组织形式上实质有三种,经过多年的改革,目前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都逐步地股份化了。合资公司大部分是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相互制公司目前在法律上并没有规范,之所以批准在黑龙江设定相互制的农业保险公司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农业保险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就是通过试点了解它是否适合在我国现阶段发展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比较合适的组织形式。第二通过这个试点要摸索一些规律制定乡户式保险的法律法规。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只是一项试点。经过一段时间,比较成熟后,如果认为这种乡户式比较适合中国农村保险的需求可能进一步发展,届时中外资应该是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
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在过去的两年中有了很大的扩展。袁力说,现在保险资金可以以一定的比例直接进入股市,可以有一定的比例直接做海外投资。目前不能做的一个是实业,一个是贷款。经过几年不断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现在作为保险行业资金运用问题的主要矛盾不在于资金运营渠道的狭窄问题。现在的主要矛盾和工作方向是在现有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提高投资收益,防范资金用途渠道拓宽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也成为下一步监管部门和业界共同研究重大的问题。至于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还有没有空间,应当说还是有的。保监会跟相关部门讨论研究,比如通过间接的方式投入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正在和国家开发银行相应的部门商量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具体方式。
入世三年,利是否大于弊?
“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央做出加入WTO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三年来我们的应对也是有效的,过渡是平稳的,加入WTO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但对后过渡期的挑战以及生存的影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俞建华说。
第一2004年我国GDP的总量比加入WTO前增加了1.5倍比1976年增长35倍以上。1979年至今,中国GDP年均增长比世界的平均水平快一倍以上,外汇储备到2004年11月底,比2000年增长了4000亿。有人曾经担心海关关税下降中央财政不好过,2004年中央财政2.6万亿,增长21%左右,比加入WTO之前几乎翻一番。第二中国加入WTO前几个月我国的海关关税下降,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事实上到了2002年底,海关税收已开始上升,直至今天。2004年前11个月海关税收增长28%,预计全年海关税收可以达到4700亿,平均每个工作日海关税收达到19亿。2004年关税税收比2000年翻一番还多。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第三,从进出口角度来看,2004年增长了35.7%,在世界上的排名从2000年的第七位,2001年第六位,2002年第五位,2003年第四位,2004年的第三位。现在是1.1万亿美元的进出口额,按现在的发展速度,今年或明年就会超过德国成为第二位。上面这些令人鼓舞的目标都是海关关税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取得的。2001年我们关税15.3%,2002年降低到12%,当年平均下降了3.3%,2003年下降到11%,2004年下降到10.4%,2005年下降到9.9%,其中工业品9%、农产品15.3%。全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是62%,我国是15.3%。
但是,由于目前出口迅猛增长和外贸权的放开,从事外贸的企业越来越多,从原来的十多个垄断的外贸公司,到现在有上百万企业可以从事外贸。俞建华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外贸秩序有些混乱。另外,三年来,一些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组织措施有180起。1979年以来一共是670起,入世三年就占了26%,其中涉案金额44亿美元。内部的“透支”问题,也很严重,外贸的发展是建筑在对资源、环境、人力元。内部的“透支”问题,也很严重,外贸的发展是建筑在对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的透支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