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
山西省从1990年开始实施希望工程,15年来共收到捐赠价值7000万元,7万名失学儿童和少年重返课堂。但数字显示,来自外省的捐助比例远远超过本省。以2004年为例,每10个受资助孩子中,有9个是外省的功劳。其实,山西省并不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奢侈品消费能力也并不比外省低,但富人们忙着修庙置房,回报社会的意识还很淡薄。
联想近年来先后发生的山西海鑫钢铁公司董事长李海仓在办公室里被枪杀;浙江皮草大王周祖豹在家门口被杀等,这些恶性事件几乎全与债务纠纷有关,有的竟然仅仅是数千元的债务,却弄得两败俱伤,不能不让人们再次反省:财富是什么?富翁们需要怎样的财富观,才能保护自己的财富?
时下的理念是,财富也是一种责任,财富与道义紧密相关。在美国现代基金之父卡内基看来,富人应当把到手的利润盈余,看作社会放在个人手中的“信托基金”,他们的义务就是要以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去管理使用这些资源,为公众谋利。通俗一点说,金钱达到一定数量后,个人的享乐意义已基本上退出了富豪的生活目标。只不过,国内的富翁真正领悟了财富要旨者似乎还不多。
敛财需要能力和技巧,有价值的散财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在这方面,卡内基堪称典范,直到生命结束之前,都在为社会奉献着他的财富,捐献总额高达3.3亿美元。身为贫穷苏格兰移民的儿子,卡内基童年很少有机会进图书馆,这也让他很早认识到,贫穷甚至会剥夺人们获取知识的权利。所以在他一生中,先后捐献了1200万美元,兴办了3500座图书馆,形成了美国今天还在享用的公共图书馆系统。
卡内基的可敬之处,不仅在于其大半生都在从事慈善事业,更在于他散财的能力,选点准、起点高、慧眼独具、管理有方,使财富真正体现了价值。而我们的富翁,散财的能力和智慧似乎还刚刚起步。有的甚至还处于隐富的阶段,更有一些人成了守财奴。为了区区万元纠葛结怨于人,这当然并不完全是利令智昏,可能有争气赌气的成分,但由于缺乏妥协、宽容的心态,缺乏散财的理性和技巧,最终为亡命之徒所害。不少人认为富翁死于社会的仇富心态,我则以为,其火拼的导火索,其实就攥在富翁自己手里。
《中国青年报》
《市场报》 (2005年01月25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