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走上理财之路只因一本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0:16 证券时报 | |||||||||
曾经风靡一时的《富爸爸 穷爸爸》,有人因之启蒙走上了财富之路。他,就是刘建平。 要做“富爸爸” 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内在的原因,刘建平的成功或许来自于他是
初到海外,他先加入了一个台湾人办的软件公司。同时因为看好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他又攻读了通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是两篇学术论文引起了爱立信澳大利亚公司对他的兴趣。于是,刘建平走入了爱立信澳大利亚的一个项目组,在做研究员的同时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博士论文还没出炉,刘建平便回到上海,应邀出任爱立信中国研发中心经理。两年合同期满后,他跳槽到摩托罗拉任技术中心经理。2001年,全球经济滑坡,IT、通信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摩托罗拉全球收缩战线。当时李嘉诚理念打动了他:三十岁前靠主动收入(即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满足生活需求,三十岁后要靠被动收入(股票分红、房产投资等理财收入)来养活自己。在公司提出要么转换部门要么拿笔钱离开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 “是《富爸爸 穷爸爸》给了我投资创业的激情”,刘建平坚定了自己人生的坐标,立志要成为“富爸爸”,不作拿着丰厚薪水却疲于应付各种银行贷款的“穷爸爸”。所以他拒绝了猎头公司为他谋取的新职务,一头扎到书堆里,扎到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理财的知识和技巧。2001年,他拿出210万元资金开始试水,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鸡蛋不放在一只篮子里 风险控制是刘建平投资理财恪守的原则。投资初他便把210万元做了严格的划分,资金分为四块:50万投资房产、50万投资汇市、50多万投资股市,还有50万搞实业,投资到与朋友合伙开的软件公司。投入股市的50多万中,他又拿出五万(澳元)进入澳大利亚的股市,剩下的30万元才投到了国内A股中。 目前,房产的投资回报率最高,50万元已变成近700万元;5万多澳元至今已翻至人民币60万元;投资的实业前不久有人想收购,资产评估是四百多万,按照50%的股份,刘建平当初的投资也翻了4倍,并且现在他每月还可以从那里领到两万元的工资;澳大利亚股市的投资每年都会有稳定不菲的红利回报;只有在国内股市投资缩水了一半,目前资金已经全部撤出,他决定短期暂不介入。“等国有股流通了,我还回来。”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刘建平炒房也经历过辛苦。因每次买房都以投资为目的,房产一升值他便出手,所以每次搬进新房还等没住热就得搬家。就这样这套出手,那套买进,资产像滚雪球越来越大,他的家也随着从这套搬出那套搬进,赶上衔接不上的时候免不了要租房住。“虽然辛苦了些,但投资带来财富增长的喜悦是最大的安慰”。现在刘建平不用再搬家了,手中现有的多个商铺、写字楼和住宅足够他腾挪运作,他和家人可以安心地在地处市中心的那套漂亮的住宅中快乐地生活。 做一个自由投资者刘建平很逍遥。“当年做职业经理人时,虽然每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但太辛苦压力太大,每天要预备两个闹钟叫醒自己,半夜还要起床向西半球的总部汇报工作。现在每天都会睡到自然醒,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谈起投资品种,刘建平还是对房市情有独钟。“投资要跟着国家政策走,跟着地方规划走,要看大趋势。”“看清宏观经济赚大钱,看懂微观经济只能赚小钱。”所以他强调“要关心时政,要不断学习”。 刘建平现在已养成用投资的眼光看待一切的习惯。高档衣服和豪华汽车等炫耀式的消费从投资的角度看不值,而自费到悉尼和纽约参加各种分析经济形势的研讨会,即使门票很贵他认为值。“可以看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前沿性问题。与聪明人在一起可以使你更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