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定价2.52元:接轨还是炒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0:15 证券时报 | |||||||||
询价第一股的华电国际的发行价格终于尘埃落定,最终价格定在了询价结果区间2.30元至2.52元的上限,也就是2.52元。按照发行后的总股本计算,发行市盈率约为14.8倍。这样一个发行价格,与其H股的股价相差无几,也算是在发行价格上一步到位,与国际股市接上了轨。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在询价起始之时就似乎已就没有任何悬念,所以才引发A股市场电力股的一轮猛跌,最终导致上证综合指数一度被击穿1200点。
如果按照以上的逻辑思维来分析此次询价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话,那么必然会使投资者产生更大的疑虑。现在A股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依然比香港股市高许多,以这样一个结果来看,显然还存在着相当的下跌空间。也就是说,新股发行的询价制不仅仅是股票发行上的市场化,更是一个在股票价格上的国际化。由于询价的参照系为境外股市而不是A股市场,那么由此产生的新股价格一定比现在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低,因此对A股市场的冲击还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询价股票的逐步铺开,A股价格与国际接轨也越来越近。 乍一看这种逻辑思维很有道理,但这需要一个基本前提,也就是作了一个假设,即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但事实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现实存在的人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有区别的。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士,有时也会做出非常荒唐的事情来。闽东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开创了88.69倍市盈率的发行价格,就是在机构的热烈追捧下而产生的。而现在华电国际14.8倍的发行市盈率,谁能保证这一定是理性思维下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呢?说不定正是机构在现时的市场环境下作出的一个另有图谋的选择。毕竟参与询价的机构不必再与中小投资者一块参加僧多粥少的市值配售了。以参加询价的77家机构计算,可配售不超过2.845亿股,平均每家机构可获得369.48万股。要在上市之后获得为数可观的差价收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压低发行价格,抬高上市价格。 这不是无端的猜测,而是一系列的巧合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华电国际即将开始询价之时,H股应声下挫;询价前后A股市场上电力股的整体大幅下跌与回升。难道这些都仅仅是询价制度带来的结果,而不是机构整个炒作计划中的一个环节?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有目共睹的,但有时这种聪明才智并没有用在正道上。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价格机制问题,弄了一个价格双轨制。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克利茨也曾对此赞口不绝,认为我国的价格双轨制是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过渡中,中国人找到的天才解决办法。但也正是这一制度,成就了一大批的寻租腐败分子。在缺乏法治环境保障的情况下,市场化的手段往往会被一些“聪明人”滥用,反而形成了坏的市场。 不可否认,询价制是股票市场化发行的重要一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步。但是,如何使这一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如何利用这一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才是管理层需要认真研究的地方。千万不能像价格双轨制那样,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运作的结果与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在询价制度上,如何防范机构利用询价损人利己,谋取不当利益,应该是整个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