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盈利并不是并购成功的标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09:43 东方早报

  王巍

  认为自己多年来一直扮演的角色是“财务顾问”,在《并购时代的阳谋轨迹》的序言中,他写道,自己“以财务顾问身份行走于商界边缘,不断从企业家并购实践中汲取养分。”他疾呼:中国的管理者收购应当从阴谋走向阳谋,要高度警惕“国退民进”变成“国退洋进”。

  别对并购做道德评判

  东方早报

  :纵观您众多的文章,您取的是“民间视野”、说的是“边缘的声音”,这样的立场取向和您商人、业内人的身份会否冲突?怎样理解并购只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能进行道德评判?

  王巍

  :作为一个商人、研究者,我是从市场的角度来判断问题的。现在我们看很多评价是先定性,从道德的角度来评判一个并购事件,而非从市场角度,这是一种非常不客观的方式。比如MBO,其实它仅仅是一个工具,是谁用的问题,怎么用的问题,而不是它本身存在问题。

  东方早报

  :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中,有七件是与跨国并购相关的,您如何看待国内企业的跨国并购?

  王巍

  :没有人是预言家,我对具体案例不做任何置评。在我看来,跨国并购的成功概率比较小,失败的概率非常大。但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成功的基础。如果避免失败,那么就很难得到经验,导致我们在国外市场没有先例可以借鉴。

  现在看来,全球化不是应该不应该的事情,而是一种必然,那些评价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是否正确的言论并不合时宜。要知道,经过长期的企业运作,中国企业家是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的,那些评论者,并不一定比企业家更高明。

  东方早报

  :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开始进行的海外并购突然开始集中起来,规模相当大,原因何在?

  王巍

  :中国企业家的思维,已经学会了在全球产业链中看问题,中国企业家在全球经济中已经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国内的法律、经营意识已经在与国外对接,又有技术上的保证。概括来说,就是我们的资源能力、制造能力、研发能力已经达到可以与国外对接的程度。

  但是,国内优秀的企业,之所以有魄力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原因在于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经验可以直接嫁接到国外去,我们看国外企业进行并购,都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才最终下定决心的。

  东方早报

  :对一个特定的并购案例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应是什么?

  王巍

  :并购成功的标准不是是否盈利。可能中国企业并购的企业,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是相对低端的部分。对于那些甩出来这些低端部分的企业来说,它们的机会成本相对与收购这些部分的中国企业来说,要高得多。比如一个企业,它卖产品可以赚到1元钱,而卖服务可以赚到100元,它就会考虑将产品的部分卖出去,这样看来,大企业就能够在价值链上得到最有利润的一个部分。做好邻居别做暴发户

  东方早报

  :面对跨国并购越来越多的趋势,您是否可以给中国企业一些建议?

  王巍

  :2005年,中国肯定有更多的并购出现,特别是海外并购。我想提醒中国企业家的是,到海外投资,不仅仅是经营方式、法律等等与国际接轨,经营理念的提升和接轨也非常重要。中国企业很多是到国外做生意,不是做企业。很多公司是用低成本策略破坏市场结构,并不重视当地的文化、环保、劳动保护等问题。中国企业在海外,要做一个好邻居。

  东方早报

  :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外很多被淘汰的企业,都是处于当地的落后的产业中。

  王巍

  :如果从纯粹的自由竞争的角度来看的话,中国企业是可以利用成本优势来淘汰当地的落后产业,但问题是,今天的竞争已经不完全是原始竞争的概念,而是要考虑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持续发展,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我的感觉是,中国有一些企业,很像“暴发户”,我称之为“企业暴发户”,他们急迫需要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经营理念上的认识。并购是操作层面上的,但经营理念不是操作层面上的,要保证可持续发展。

  东方早报

  :此外,您对中国企业家的看法除了他们具有相当经验之外,是否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王巍

  :中国企业是被裹挟着进入到全球收购浪潮中去的,但企业家是否准备好了还是个问题。日本有一本书叫做《价值连城的50堂课》,那些创造了巨大价值的企业家们,所谈到的企业未来,都是前沿的技术,而中国企业家,往往是谈宏观的、策略性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东方早报

  :全球并购浪潮尤其是国内有限度的放开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

  王巍

  :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最早我的看法是如何避免被国有化的问题,现在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现在动辄进行5亿~10亿美元的收购,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请来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做咨询,但是否考虑到,这些中介机构,他们与我们的对手———那些跨国公司,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血脉相连的关系,他们会不会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不会帮助中国企业去破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