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楼市为何能表现平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 11:03 上海证券报 | |||||||||
最近,中央领导人到广东视察,对珠三角地区在最近4年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大牛市"中表现平稳,即房价既没有出现大涨,也没有出现大跌,而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窄幅波动而大加赞扬。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却在期盼房价"一涨再涨"。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沐浴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阳光的珠三角地区,为什么房价会拒绝"疯牛症",难道珠三角地区人口收入不如其它地区?抑或是住房需求不及其它地区?假如这些不存在,那么,个中又蕴含了什么信息呢?
说到珠三角地区,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广州和深圳两大龙头城市。假如最近到过这两座城市,都会对当地房价感到吃惊,如广州市,高档房价在7,000元左右,深圳虽然要高一些,高档房价也在9,000元左右。然而,其它地级市,如珠海、佛山、中山、江门、东莞、肇庆等,平均房价只有4,000~5,000元。这一房价体系,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大致低了20%左右,就是与环勃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如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地的房价相比,也基本相当。这种房价水平基本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购买力相平衡。 在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环勃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珠三角地区房价明显最低,而绝对房价,同样不是珠三角地区最高,这一情况不能不引起本轮楼市行情涨得最好的、相对房价与绝对房价都最高的长三角地区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最近的4年多时间里,珠三角地区的房地产拒绝"牛市",并不是因为那个地方的人,经济头脑不如长三角地区的人,不知道房产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更不是那里的收入、物价水平低于长三角地区,而是因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三角地区的人们,耳濡目染了香港那场跨世纪的先暴涨、后暴跌的楼市大震荡。在那场楼市震荡中,香港的房价跌到最低时仅是最高时的30%,很多炒楼人,沦为破产一族,其中不乏一些娱乐圈的腕级大款。更有不少靠薪水供楼的打工仔,成为了百万"负翁"。珠三角地区与香港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地不少家庭有亲戚关系,频繁往来,少不了有关房地产方面的话题讨论,当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一幕,令珠三角地区的老百姓对房地产投资提高了警觉性。尤其是深圳市,1998年前后受香港房价暴涨,房价一度因为"香港后花园"的题材被炒得很高,最高时平均房价也突破10,000元/平方米,以后则一路盘跌,直到6年后的今天,房价还没有恢复到当初的水平,这一过程更像一部典型教材,教育了深圳以外珠三角地区的其它城市的人们,令他们不敢重蹈复辙。 那么,事实上,珠三角地区房价没有加入此次全国范围内的上涨的大合唱队列,还有其它原因,一个主要因素是当地政府的超前的规划意识,以及超前进行了土地储备,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广州市。其中心城区无论东、西、南、北、中不同的地段,房价基本上没有落差,这主要是得益于交通、市政、商业的配套到位,购房者完全可以在相等的房价水平范围内,根据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住宅,没必要刻意追求某些实际需要之外的目标。一个没有明显的价格落差的市场,也就会减弱投资的热情和投机的冲动。同时,比较充足的住宅用地储备,始终让广州市的普遍住宅的供求关系,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这一"情报"让著名的江浙炒房团也望而却步,甚至深谙其道的海外资金,在豪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也不敢贸然进入广州炒房,从而保持了珠三角地区房价慢热的状态。 当然,一个市场成熟与否,也与市场的基础密不可分。但凡金融大鳄欲进入某个市场兴风作浪,首先要考虑他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响应者、跟风者。否则会把自己陷了进去,不能脱身,特别像房产这种变现能力较差的投资品种。如上所述的原因,当年香港楼市让人从天堂跌落地狱的惨痛教训,令珠三角地区的投资者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这与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区别也许就在于心态,没有那种"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作祟。同时,对房地产的预期也不如长三角地区那么乐观,甚至认为房子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居住,而在新的移民城市深圳,这种想法更突出,思维超前的新移民,还接受了欧美"宁租不买"的消费观念,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房产消费需求。另外,在与广州、深圳的朋友们的交流中还发现,他们中间很多人,甚至认为股票投资还胜于房地产投资,因为股票有不动产不可比拟的变现性、流动性。 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在这轮中国房地产热中冷静表现的原因之后,再过来揣摩中央领导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中央领导更多考虑的不仅仅是某个行业对GDP的拉动力,而要综合考虑这个行业一旦出现过热的苗头,会不会成为经济过热的源动力;会不会因为虚拟的需求引发价格虚涨透支人民群众的远期消费能力;会不会引发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会不会由此加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不稳定。也许,站在中央的高度,这些问题比房价节节攀升更重要。 对此,站在中国房价顶峰的人们,应当对此保持一份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