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已于2004年12月11日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设立形式、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这一领域的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
在后过渡期内,随着市场更加开放,更多国外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分销领域,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分销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竞争会更加激烈,需要政府和企业更加积极的应对。
商业再涨外资潮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国家正式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05家,违规设立但通过整改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63家。两项合计,共有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268家,各种分店4502个,实际吸收外资在39亿美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外资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商业企业会进一步加快扩张的步伐,开始构筑全国性的经营销售网络体系。
据了解,连锁零售终端增加将会加快外资商业企业建立集中采购配送体系的步伐,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
“原先,从广东到北京去开店还要有审批,这些限制取消后,外资商业企业的分销体系将更加完整,它们的竞争力也会大大加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对记者如是表示。
同时,国外的一些非商业资本,像某些风险基金等,也进入了我国分销领域,试图收购我国的商业企业。这一领域的“进入者”的范围不断加大。
外资占据绝对优势
据了解,抢占竞争力强、杀伤力大、流通化水平高的新型业态的市场份额是外资商业企业在华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的一些新型业态,如社区连锁店等,正是由外商企业导入到中国市场的。
资料显示,近年来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中,大型综合或专业超市占据很大比重。据不完全统计,大型百货店中的合资企业数量只占6%,而在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已经接近30%,大大高于其他零售业态的比重。
随着其销售网络的发展,外资商业企业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控制力,它们对上游供应商、生产商的控制将会加强。
“它们对批发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明显,而批发业恰恰是我国分销领域的薄弱环节。”任兴洲表示,目前我国批发业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国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股权限制已经取消,外商独资的企业比例将进一步增加,其管理成本、内部协调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同时,外资商业企业并购本土企业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
“我国本土企业曾经因为害怕外资企业的进入而不停‘跑马圈地’,”任兴洲告诉记者,“如今,外资企业将占据优势位置的本土企业整体并购,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本土应对政企联手
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商业流通与国际竞争力”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为分销业应对后过渡期挑战开出了药方。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三年过渡期内,我们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很好地履行了承诺。“继续履行入世承诺,稳步有序开放,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坚持渐进开放的原则,用好后过渡期及其相关条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WTO一些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给我们的内资企业争取一些时间和空间。”
专家还呼吁,政府要给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落实对内资企业的支持政策。既要给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又要防止它们享受超国民待遇。此外,本土企业要在业态、管理、经营等方面,练内功,提高驾驭市场的水平。
“我国的二、三级市场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外资企业已经有进入这一市场的趋势。”任兴洲告诉记者,“我们的企业在‘自己家’能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