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辨析国资监管五大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08:21 上海证券报 | |||||||||
● 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在过渡时期,国资委要管住央企,包括落实责任、建立公司董事会、选拔管理者等
● 国有经济随意退出,不仅不能发挥在社会经济的主导作用,还会出现退出麻烦 ● 不规范的管理层收购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国有产权进场交易能起到"消毒"作用 ● 加快组建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防止腐败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前人没有实践过的,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因此,社会上对于进行时间不长,但触及到许多利益主体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出现了一些微词和误区。借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逐一明晰。 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容动摇 "1/7的企业给国家交纳了2/3税收,你还要说什么?共和国今天的繁荣如果没有税收能行吗?"这是李荣融用事实数据,给予社会上关于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持怀疑态度的观点有力回答。 尽管国家宪法早已明确公有制主体地位,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许多地方和部门在搞活经济的活动中,丧失了判断原则,一切以短期局部眼前效益为准,将公有制主体地位撇在一边,给国家未来发展造成了损失。 国有企业的效益是衡量和评价国有企业改革效果和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人们议论较多的话题。反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论点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从新中国算起,国家对国有企业投入巨大,现有的收益相比投资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公有制主体地位难以持续。 李荣融用国外改革案例加以对比分析:1991年东西德统一后,德国对前东德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花了十几年的时间、11多万亿马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况且,改革后都成为私有经济,收益都进入私人腰包。另外,据德国专家学者介绍,德国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再花1万多亿欧元和十几年的时间。与德国相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投入少、效果好。如中石油去年取得1100多亿元利润,都在国家的口袋里面。 李荣融表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年来坚持改革、改造、改组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结果。实践证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国资委在过渡时期还得多管 "目前,社会上有议论,认为国资委管得太多,我作了多次解释,现在还得讲。"李荣融说。 目前,中央企业实现公司制的只有9家企业,其余的都是按照企业法建立的总经理负责制。李荣融表示,在这过渡时期国资委还得管。包括落实责任、签订责任考核意向书、建立公司董事会、选拔管理者等等。一旦企业实现了公司制,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我就只管所有者,不管经营者了,工作就转移到指导企业董事会工作上来了。" 事实表明,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相关制度不断推进和完善。国务院国资委与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全部签订了2004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同时启动了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已与第一批30家中央企业签订了2005年度和2004年至2006年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今年一季度基本可以完成与其他企业的签订工作。与经营业绩考核相配套,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规范,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开始步入规范运转的轨道。各地国资委对所监管企业负责人也逐步开展了业绩考核工作并相应进行了薪酬制度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作机构改革的说明时强调,"按照政企分开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强调,"国资委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要变成‘婆婆加老板’,不能把企业管死,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必须自觉接受国资委的监管,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李荣融认为,要正确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任重道远。他同时明确表示,要加快过渡期进程。 国有经济一味退出会退出麻烦 "政府是欢迎有实力的企业和私有经营者参与到国有经济改革中,但不能胡搞。国有经济的随意退出,不仅不能发挥在社会经济的主导作用,还会退出麻烦。"李荣融对国有经济一退了之的观点给予迎头痛击。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其成效开始显现。从1998年到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23.8万家减少到15万家,减少了40%;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4951.2亿元,增长了22.2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14.9万亿元增加到19.7万亿元,净资产从5.21万亿元增加到8.36万亿元。 李荣融承认从整体上看,我国国有经济分布仍然较宽,布局不尽合理。因此,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确定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荣融描述了国有资本发展的蓝图: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市场机制不能或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要积极发挥作用,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出资人的作用,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使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 从总的数量上,李荣融透露,中央企业的数量还将减少,但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要加强。也就是说,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向、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国有经济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数量和比重也可以有所差别。 管理层收购弊端早纠正代价小 李荣融说:"没有人负责,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就不准搞。否则,不规范的管理层收购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他还说:"早纠正代价小,晚纠正代价大"。 从国资委下去调查的情况反映:一些企业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自卖自买,暗箱操作;有的以国有产权或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将收购风险和经营风险全部转嫁给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有的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等。 李荣融强调国有产权要进场交易。他认为在"阳光下交易"能起到"消毒"作用。他说,在国有产权转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不公开,不透明,进场交易比例很低,甚至基本上未进场交易;有的财务审计不严,资产评估不实,虚构虚增成本,低估贱卖国有资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内外勾结、违规审批、隐匿转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李荣融对一阵风地搞国有企业改革非要加点民营才香的做法予以了抨击。他要求各地国资委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 李荣融在地方国资委肩上放上一副重担。他明确表示,现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已经到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落在各级国资委身上,国有企业改革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出资人主导,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是各级国资委义不容辞的职责。 地市级国资委是防止腐败的基础 "不分开就容易产生腐败,是否建立地市级国资委成为防止腐败的根本"。李荣融一席话透露出对地方国资委的殷切希望,对一些地方政府态度不积极,思想没有统一的给予指正。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全部组建完毕。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正在组建,据各地国资委上报的数据,截至去年底,已组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市(地)有203个,占总数的45.3%;单独成立国资委的有176个,占总数的39.3%。河北、湖北、广西、海南、西藏的市(地)全部单独设立了国资委。 尽管如此,鉴于建立地方国资委涉及到的部门、集团、人员等各方利益主体,一些地方国资委的工作开展不是很顺利,也出现了没有预料到的难度。包括地方政府不积极,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不配合,地方企业不习惯,等等,使建立地方国资委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难度,许多地方国资委的同志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李荣融给地方国资委有效开展工作出了三招: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国资委作为各级政府的特设机构,国资委党委作为各级党委的一级组织,法律法规明确行使的权限,认真履行;不明确的要多汇报、多请示,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好的了解,并及时给予指示;二是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国资委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许多部门,无论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国有企业改革,离开政府的有关部门都很难推进,要主动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三是要加强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理解。 李荣融特别指出:各级国资委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也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各级国资委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