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钢材市场:平稳中仍存在多种变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07:45 新华网 | |||||||||
由于持续处于高位区间,中国钢材市场已进入敏感多变时期。对于2005年的市场走势,目前大部分业界和市场人士认为,上半年较为明朗,而远距离观察变数增大。总体而言将以平稳为主,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2004年的中国钢材市场,是一个明显的“U”型走势,其中经历了一次恐慌性的下跌。即使在这种超常的起伏中,市场需求依然表现出基本支撑力的地位
有关人士认为,国内钢铁业的发展基础已经完全改观,由上世纪90年代的“低迷为常态、短期快速发展是例外”的状况,转变为“发展是常态,调整是动态,大起大落是例外”的产业运行轨道。虽然其下游的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发展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特别是汽车业库存激增的问题引起普遍的担心,会对钢材需求增长幅度产生影响,但这些行业对钢材的绝对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据国际钢铁协会此前的预测,2005年中国钢铁消费增长幅度可能在6.5%至10.3%之间。进入2005年,国内大型钢铁企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与国际矿业三巨头悬而未决的“新年度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据宝钢集团有关人士说,谈判已进行了3轮,但仍无结果。这位人士估计,2005年进口铁矿石在高位上进一步涨价已成定局,目前只能期待涨价幅度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越来越明显的成本压力开始成为国内钢铁业的一个关键“作用力”。事实上,凡与钢铁业有关的上游产品,包括煤炭、废钢、铁合金、生铁等的价格均在高位持续运行,而船运、陆运供不应求导致的运输费用大幅上涨对钢铁行业始终如梗在喉。 去年开始形成的“内低外高”的国内外钢材价差,也正在对国际钢材贸易格局的变化发出一些初步的信号。中国在国际钢材贸易中出现了多年少见的“进口降、出口升”的现象。虽然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一个钢材净出口国,但它在国内外市场之间可能会找到一个回旋空间。如果操作得当,这种市场差就会产生良性的弹力效应,对中国钢铁业长远的市场结构产生正面影响。据此间主要钢材市场咨询机构的分析,海内外市场关系可能已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单一的“中国因素”为主导的市场向“中国因素”和“欧美日因素”交替起作用的市场转变。国际钢材资源也从单一瞄准中国市场,转向多点的市场目标。 最近相继传来的信息显示,宝钢、鞍钢、武钢和首钢有意在广东湛江、辽宁营口、广西和河北与当地联手建设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保留下来的有质量的钢铁投资项目建成投产,过去长期存在的过量进口钢材的现象会在2005年大大减少。 中国钢材的出口增势在2005年估计也会保持。理由是欧美钢铁产能扩张空间有限,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经济在中国带动下也回升有力,自身钢材需求大增,出口减少。 专家认为,只要中国钢铁业在内外两个市场保持有效弹性,在上下游之间建立稳定的价格传导及反应机制,中国新增钢铁产能的消化应该不成问题,市场涨抑不同作用力之间就会形成合理的配合。尽管不排除阶段性的起伏变数,也不排除不同钢材品种之间的分化走势,但钢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远景已越来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