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2004年武汉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业发展良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4: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在湖北省、武汉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武汉市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纺织服装业的战略目标,在优化产业布局、有效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战略发展中,成效显现,态势喜人。为进一步了解武汉市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最近我们随机抽取70户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企业及个体服装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及状况总体向好,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0%,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也同时存在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竞争进一步加剧,技术
劳动力缺乏,资金匮乏,产品档次低,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被调查企业及其生产经营状况

    在被调查的70户企业中,从调查企业类型上看,个体纺织服装工业单位40户,占调查总数的57.1%;纺织服装工业企业30户,占42.9%。其生产经营状况如下:

    1、企业经营收入增长较快。据对70户企业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状况较好。被调查的70户企业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0%,预计2005年销售收入增加的企业有55户,占被调查总数的78.6%;持平的企业有7户,占10%;减少的企业有8户,占11.4%。

    2、企业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企业经济效益总体趋好。被调查的70户企业2004年企业利润比2003年成倍增长,预计2005年利润增加的企业有50户,占被调查总数的71.4%;预计持平的企业有8户,占11.4%;预计减少的企业有12户,占17.2%。

    3、企业从业人员增加。据对70户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企业从业人员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4%,从业人员中半数以上为农村劳动力,同时安置下岗人员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6%。据调查,企业用工人员数预计明年将增长13.2%,其中安置下岗人员数将增长7.4%。可见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下岗职工、缓解就业压力、增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紧张,获取资金渠道单一,融资困难。由于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企业的资产规模小,生产不稳定,企业资信度较低,使企业寻保难、抵押难,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致使有发展机遇的企业丧失很多商机。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企业反映“银行贷款困难,政府扶持力度不大”。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依赖于自我积累,有不少企业的资金来源依赖于民间借贷。此外,中小企业负债率高,相互拖欠货款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紧张状况。

    2、劳动力需求增加,熟练工、技术工缺乏。随着武汉市纺织服装行业的加快发展,劳动力需求量随之增加,用工问题严重困扰着纺织服装企业。被调查的70户企业中,八成以上的企业反映生产开工不足,熟练技工难招,技术工人缺乏,工人稳定性差。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就业岗位增加且有一定技术要求,使劳动力供求矛盾加剧,而同行业企业招收熟练工人时,无论从工资待遇、生产场所,还是生活环境等方面,规模以下企业均处于劣势,工人偏好流向大中型企业,小企业更难招收到工人。

    3、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差的现象,许多中小企业还是靠效仿别人产品技术而生存,盲目地相互效仿,小品牌抄大品牌,大品牌抄国外大牌,造成库存积压大,成品销售极不稳定,形成低价恶性竞争,影响产品开发。缺少文化内涵成为“汉派”女装品牌的共性。一些从作坊式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女装企业则暴露了本身所存在的弊端,产品档次不高,量大值小,既无稳定的经营模式,又无一定的产品知名度,更谈不上十足的竞争能力。时下在市场上尚找不出多少即能叫得响,又能始终满足市场需要的女装品牌。

    4、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状况仍堪忧。虽然近年来武汉市纺织服装业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已形成了“汉派服装”品牌概念和一定的生产规模,但知名企业还甚少,其拳头产品也寥寥无几。纵观武汉市纺织服装业的6363家企业,个体生产单位就占了5963家,400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35家,名牌厂家更不过上十家。众多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因固守“夫妻店”的经营模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而止步不前,造成了武汉市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业生产的产品档次低,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效益差,严重阻碍了规模以下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壮大。

    三、对策及建议

    2005年的到来,使持续了30年之久的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配额体制被取消,世界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市场也将变得进一步开放,这就意味着武汉市的纺织服装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武汉市纺织服装业要认清形势,努力探寻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建议:

    1、找准市场定位,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取消配额制虽然意味着发展机遇增多,但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此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武汉市纺织服装业目前状况看,中小企业居多,实力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武汉市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严格地、科学地进行市场调研,使本企业对市场需求、自身形象、竞争状况随时都有清醒的了解,再根据本企业优势,认准方向,开拓自己的路。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汉派女装品牌尤其需要围绕提高文化科技附加值,建立“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为特征的发展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名牌战略。

    2、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的政府职能,为武汉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是针对企业资金短缺、贷款困难等问题,政府应出面协调好银企关系,采取适度的政策倾斜,对营运状况较好、出现短暂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贷款担保,解决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二是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职能。三是加大纺织服装企业经营人才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资信档案,规范人才流动秩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

    3、合资合作,走出“汉派”误区,向现代都市时尚产业全面发展。“汉派”服装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汉派”在地域和传统方面制约了武汉服装业向现代化转型。武汉服装产业要发展成为强大的支柱产业,必须走出以小农观念和作坊式生产为根本的所谓“汉派”观念误区,实现从观念、体制到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等由单一的服装生产向现代都市时尚产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武汉市的服装产业界应有开阔的视野,与海内外同行广泛合作的合作意识,要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时装品牌企业来汉投资发展。各级政府应为武汉市的纺织服装业发展开绿灯,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国际知名服装企业进入武汉市,鼓励其参与武汉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改制改造,从而推动武汉市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

    4、组建面辅料市场,助推武汉市服装业振兴。据调查,因为本地缺少面辅料生产厂家,没有交易市场,武汉市每年20亿元面辅料采购订单外流。行业大部分面辅料依靠外采,成本增加显而易见。而服装企业更苦恼的是面料供应脱节,易导致产品设计滞后,只有同行采用新面料设计的产品上市后,武汉企业才能知晓,此时跟进,留下跟风,抄袭的恶劣印象,影响汉派服装整体形象。调查中,要求尽快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是被调查企业的一致呼声。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措施,鼓励面辅料项目进驻,鼓励纺织服装上下游生产企业、工商企业布局相对集中,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群落,同时服装业界也应立足自身发展,在产业链缺环中寻找商机,通过“补缺”,拉动上下游企业,带动行业。

    5、突出重点,服装先行。就武汉市整个纺织服装业而言,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售量和出口额,服装业都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应本着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集中资金、技术等有利条件,推动武汉市服装业优先发展。要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扶持龙头企业,尽量组织武汉国际服装博览会,以集群优势展示汉派服装新设计、新技术、新产品、新形象;从企业治理结构、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信用和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大对武汉市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定力度,使武汉市更多的服装厂家面向世界舞台,从而推动武汉市纺织业加强技术改造、努力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此外,武汉市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中介机构和信息网络,及时发布服装及面料的国外流行趋势、市场动态、企业需求等信息,使服装企业与纺织企业合理对接,互相指导,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科学合理的纺织服装业产业链条,集中优势兵力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大力促进武汉市纺织业和服装业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服装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