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丹佛市的国际私人银行———美利坚国际存储与信托公司最近表达了拓展中国尤其是江苏和上海市场的愿望。另外,花旗、美林国际等跨国金融大鳄也试图借中国金融业开放大限到来之际抢滩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而在国内部分发达地区,这项业务已在富人圈内暗流涌动。
私人银行(PrivateBanking)是指向富有个人或家庭提供的私密性银行业务,通常
由国际级金融集团提供,开户门槛一般不低于50万美元,业务范围包括财务咨询、投资理财(如规划投资、避税)、信托和托管、提供并购案建议及标的,有的还代表客户竞标古董等。一些跨国银行多拥有私人银行部,另一些银行则只做私人银行业务。
“通过数百年的实践和专业化,私人银行已成为最具特色的专门行业,但中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业私人银行。根据WTO协议,最迟在2006年年底,中国将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这项业务。此前,跨国私人银行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培植市场。”银行业人士介绍说。
在他看来,中国独一无二的市场潜力是对跨国私人银行的最大诱惑———以增速和数量来看,中国多年来一直居世界前列。“事实上,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富人圈,去年已出现这项业务,但由于外汇管制,目前只能在地下进行,而且客户资金须先转移到境外银行。”一位投行人士透露。
记者随后从监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地下私人银行主要借助地下钱庄交易,再加上法律的缺失,一旦私人银行财务顾问和客户产生纠纷,客户可能蒙受损失。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私密性,它在很多国家已成为“洗黑钱”的主要通道。
“私人银行也可能为中国引入新型的融资方式。”上海社科院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副主任韩汉君告诉记者,从国外情况看,私人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构筑长期融资渠道,但中国还没有类似的基金出现。
据了解,私人银行因其服务于高端客户,收益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过去几年中,美国私人银行业务年均利润率高达35%,年均盈利增长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