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下跌1000点的反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09:15 证券时报 | |||||||||
新年伊始,弱势不堪的股市再度下行。上证指数近日徘徊在1220点上下,距离1200点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以2001年6月份沪指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位来算,沪指在3年半的时间内下挫了1000多点。面对这一形势,市场人士高度关注。 连续下跌1000点是什么概念?其一,标志着沪指已逼近6年来指数最低点,而被市场认为是最能反映实际指数点位的深圳综合指数,已创出近8年来新低。
股市,通常被称为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如今的中国股市,却担当不了这一称谓,并呈现出几大“反差”现象: ———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形势背道而驰。中国经济近几年一路高歌,但股市却像一个漏气的气球,股指掉头直下。 ———股市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利好消息反当利空来处理,市场总能找到下跌理由。市场将2001年6月份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台,视为本轮股市下跌的一个导火索,但这一政策相继于2001年10月22日、2002年6月23日被宣布停止和不再出台具体办法后,股市作出短期强烈反应后仍低迷下行。2004年初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提出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但是股市并不领情,沪指数月后便击穿了1300点这一市场认为的“政策底”。 ———保护投资者的大旗虽一直高举,但市场不法分子得不到应有处罚,中小投资者承受不起高昂的维权成本。股市违规违法案例虽举不胜举,不法者用尽手法或侵吞、或蚕食中小投资者利益,但相关部门等监管乏术、查处不严、处罚不力。此外,有关法规也与现有实际情况脱节,难以形成威慑。 股市三年大熊市,非一日之寒。综合分析,股市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市场存在的股权分置等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逐步暴露,上市公司质量、券商风险等问题集中显现,构成了股市下跌根源。 在上述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的确难以担任宏观经济向好运行的“晴雨表”角色。相反,伴随股市暴露出的诸多要改进的弊端,也正好集中映射出我国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欠缺并亟待加强的一些因素。 虽然无人能准确预测股指走向,但静心分析而言,在股市正经历的这一再造过程中,一些积极因素也在显现:股市虚假泡沫正得以挤出,一批股市庄家相继倒掉,有些股票重新具有了投资价值;股市基础性建设不断推进,机构投资者得到大力发展,市场主体结构发生着显著变化;处置风险券商等相关部门采取的股市“外科手术”初见成效,部分股市金融风险得到释放。 不过,投资者也应清醒看到,解决目前存在的制约中国股市发展的股权分置、只能涨不能跌赚钱模式的“单边市”等一些深层次重大问题,短期内尚不能一蹴而就,这些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解决,在理性中妥善解决。而在如今市场各方利益及看法存在激烈冲突的形势下,也加大了解决问题的成本和难度。 展望未来,对中国股市面临的良好发展前景,倒是无人持有疑义。但要解决眼下的重重困难,扭转股市窘境,用一句老话,这的确需要各方的“大智慧”。不过,这其实也不难,市场人士认为,切实落实好“国九条”,就是目前市场所迫切需要的“大智慧”。 “国九条”将发展资本市场列为国家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重要发展举措。“国九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利好,它其实是一个长期开放性的利好文件,所有关于对促进发展中国股市的有力举措,都可以吸纳而入。但落实“国九条”不是一句空话,市场眼下迫切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落实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