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进一步加快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摘要]近几年来,福建三大主导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弱,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规模小,集中度低,产业关联度低,产品知识集约度低,产品成套性和系列性较差,产品占有率不高,产品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等。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对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与全国及先进省份的比较,探索福建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加快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很高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并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其选择与发展的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中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导产业具备三个主要特征:1)由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确定;2)必须有政府重点扶持才能优先发展;3)与其他产业部门关系密切,并具有促进、拉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头作用”。2000年,福建省政府确立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作为福建“十五”期间三大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该三大主导产业包含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12个大行业。在2000年福建确立三大主导产业的前10年间,福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这三大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总体规模小、集中度低、产业配套差、发展缓慢。如:1999年福建三大产业完成产值(当年价)948.69亿元,1989-1999年的10年间,年均增加产值81.22亿元。2003年,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现价)2186.12亿元,1999-2003年4年间,年均增加产值309.36亿元。1989年福建三大产业户均产值仅364.34万元,1989-1999年的10年间,户均产值年平均增加542.39万元。1999~2003年的4年间,户均产值年平均增加634.17万元。

    在2000年省政府确立三大产业作为福建主导产业后的近四年中,三大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福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03年,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下同)完成总产值2186.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44.14%,同比增长25.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2个百分点,对工业贡献率达44.14%;完成销售收入2320.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48.1%,同比增长39.5%。三大主导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2003年达3.27%,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三大主导产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有所增强,2003年对GDP的贡献率达18.55%。2004年1-11月,三大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完成产值2695.14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1个百分点。据福建产品信息资源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共有企业1227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626户。在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子信息262户,机械装备1316户,石油化工1048户。从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福州770户,泉州521户,厦门475户。户均产值厦门和福州超过全省平均值,厦门居第一,福州居第二。2003年三大主导产业企业数、产值、户均产值见表1。

    表1 2003年三大主导产业企业数、产值和户均产值

    主要指标             全省       福州       厦门      莆田      三明
    企业数合计(户)       2626        770        475       121       133
    1)电子信息           262        100         88        14         7
    2)机械装备          1316        376        236        44        54
    3)石油化工          1048        294        151        63        72
    产值合计(亿元)    2363.35     731.55    1002.93     68.05     52.31
    1)电子信息        901.43     329.21     532.25      3.37      1.95
    2)机械装备        848.33     271.09     282.29     34.84     17.03
    3)石油化工        613.59     131.25     188.40     29.85     33.34
    户均产值(万元)    8999.80    9500.68   21114.41   5624.31   3933.32
    1)电子信息      34405.88   32921.09   60482.67   2408.79   2782.29
    2)机械装备       6446.26    7209.76   11961.44   7917.20   3153.00
    3)石油化工       5854.83    4464.45   12476.62   4737.49   4630.46
    企业数合计(户)        521        257        150        77       122
    1)电子信息            32         14          3         2         2
    2)机械装备           238        150         74        39       105
    3)石油化工           251         93         73        36        15
    产值合计(亿元)     269.62     117.16      51.15     27.85     42.71
    1)电子信息         17.57      15.93       0.24      0.35      0.57
    2)机械装备         69.19      86.77      27.56     19.95     39.60
    3)石油化工        182.86      14.45      23.36      7.54      2.54
    户均产值(万元)    5175.08    4558.61    3410.25   3616.43   3501.20
    1)电子信息       5490.81   11379.57     783.67   1742.00   2851.00
    2)机械装备       2907.30    5784.97    3724.62   5116.36   3771.83
    3)石油化工       7285.16    1553.81    3199.51   2095.64   1693.47

    二、福建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1、产业布局符合全国规划,产业区域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将电子、机械、石化、汽车和建筑业列为支柱产业。国家“十五”规划中将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福建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列为三大主导产业,符合国家总体规划和整体布局,因此在项目审批、产业扶持等方面可享受优惠政策,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环境较为有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及其相关产品需求不断增大,而我国石油资源不足,需要大量进口,相当大一部分的石油通过海运进入我国,因此石化工业在沿海地区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行业发展需要引进境外投资及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而我国经济重心在沿海,沿海的基础设施也比内地完善,因此较适宜这些行业发展。我国三大产业的目前区域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见表2),比邻福建的广东、浙江、江苏是主要分布地,有利于福建三大主导产业链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链接,降低“距离成本”,也有利于三大产业群的形成。因此,福建进一步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具备了明显的产业区域优势。

    表2 三大产业企业全国主要省份分布(单位:个)

     行业名称        全国          江苏               浙江
                            企业数 比重(%) 位次 企业数 比重(%) 位次
    三大产业合计    82934   12376   14.9     1   12064 14.5      2
    #电子信息       5856     954   16.3     2     645 11.0      3
    机械装备        50617    7641   15.1     2    8528 16.8      1
    石油化工        26461    3781   14.3     1    2891 10.9      3
     行业名称                  广东                    福建
                      企业数   比重(%) 位次     企业数  比重(%) 位次
    三大产业合计       11452   13.8      3        2626    3.2   10
    #电子信息          1769   30.2      1         262    4.5    8
    机械装备            6308   12.5      3        1316    2.6   12
    石油化工            3375   12.8      2        1048    4.0    8

    2、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增速较快,“带动”作用还偏弱。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快,对产业结构系统的“带动”作用明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如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汽车是其主导产业之一,1945年产量仅0.5万辆,1961年超过意大利,1964年超过法国,1966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前西德,1980年超过美国,名列全球汽车产量第一,1981年产量达1104万辆,超出位居全球第二的美国303万辆,当年汽车出口额达329亿美元。福建2000年将三大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后,尽管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总量仍偏小。2000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1171.32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408.53亿元,机械装备行业378.93亿元,石油化工383.85亿元。经过3年多发展,到2003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2363.35亿元,比2000年增长101.77%(年均增长33.92%)。但总量仅占全国3.30%,比位居第1的广东省少11313.85亿元,比位居第2的江苏省少8024.17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20.65%(年均增长40.22%),总量仅占全国5.70%;机械装备行业增长123.87%(年均增长41.29%),总量仅占全国2.50%;石化行业增长59.85%(年均增长19.95%),总量仅占全国的2.90%。2003年与2000年相比,全国三大产业增长75.95%(年均增长25.32%),三大产业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增长127.82%(年均增长42.61%),增速居第2位的是内蒙古,增长114.07%(年均增长38.02%),福建增速居第3位,增长101.77%(年均增长33.92%)。分行业观察:(1)电子信息产业,全国增长109.81%,福建高出全国10.84个百分点,比增速最快的内蒙古低189.34个百分点。(2)机械装备行业,全国增长81.29%,福建高出全国42.58个百分点,比增速最快的海南省低108.27个百分点。(3)石化行业,全国增长50.74%,福建高出全国9.11个百分点,比增速最快的山西省低73.62个百分点。

    由于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的行业关联度低,产品成套性和系列性差,上游企业所需的中间产品相当部分从省外或境外购进,上游行业的发展对下游行业的拉动作用有限,加之三大主导产业总量规模偏小,因此,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对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主导产业对福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2003年主导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仅为18.55%,比2000年高1.53个百分点。2003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与全国及贡献率高的省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全国贡献率23.39%,福建比之低了4.84个百分点。贡献率最大的是上海市,达55.14%,其次是广东省,贡献率51.83%,第3位的是江苏省,贡献率39.10%,福建贡献率比这些省份分别低36.59、33.28和20.55个百分点。

    3、三大主导产业市场占有率整体偏低,产品竞争力弱。据福建产品市场占有情况统计调查资料显示,三大主导产业产品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偏弱。2003年,三大主导产业全部工业销往省外的销售收入仅占总额的27.4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比重20.48%,机械装备行业比重31.94%,石化行业比重29.22%。电子信息产业境外竞争力较高,2003年境外销售比重达54.73%,但机械装备行业及石化行业境外市场竞争力低,销往境外比重不高(机械装备境外比重25.03%,石化行业境外比重24.26%)。国内市场占有率与先进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2003年,三大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广东省,达19.11%,高出福建16.7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广东省最高,达36.43%,高出福建30.74个百分点;机械装备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也是广东省最高,达15.06%,高出福建12.69个百分点;石化产业国内市场占有最高的是江苏省,达14.24%,高出福建11.39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主要省份三大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见表3。

    表3 2003年全国主要省份三大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

     行业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福建省
                   省份  占有率  省份  占有率   省份   占有率 位次   占有率
    三大主导产业   广东   19.11  上海   14.56   浙江     8.96    9     3.27
    #电子信息产业 广东   36.43  江苏   16.54   北京     6.40    4     5.69
    机械装备行业   广东   15.06  江苏   13.82   浙江    10.86   13     2.37
    石化行业       江苏   14.24  广东   12.36   山东    11.09   10     2.85

    分具体行业观察,三大主导产业中,福建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是:(1)化学纤维制造业,占有率为4.98%,居全国第4位,比居第1位的江苏省低25.77个百分点;(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有率为5.69%,居全国第5位,比居第1位的广东省低30.74个百分点;(3)塑料制品业,占有率为6.37%,居全国第6位,比居第1位的广东省低20.20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福建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12位之后,与排行第1位的省份相比,差距甚远。纵向观察,三大产业(2000年)列入福建主导产业后,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2003年与2000年相比,三大主导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0.44个百分点。其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上升2.27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上升1.24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升0.87个百分点,塑料制品业上升0.83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升0.5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升0.4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上升0.32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上升0.28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业上升0.20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上升0.14个百分点。

    4、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企业规模偏小,集中度低。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企业规模处于全国上游水平,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仍有相当差距。2003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户均产值0.90亿元,户均资产0.74亿元,户均销售收入0.87亿元,与全国位居第1位的省市相比,分别低0.29亿元、0.33亿元和0.29亿元。分具体产业观察:(1)电子信息,2003年,户均资产2.25亿元,比全国平均高0.19亿元,比全国第一位的上海市低1.33亿元;户均销售收入3.45亿元,高出全国平均0.74亿元,比位居全国第一的上海低1.41亿元。纵向看,近几年虽然福建电子企业规模有所增大,但2003年与2001年相比,户均资产增加0.15亿元,同期江苏省增加0.57亿元;户均销售收入增加1.33亿元,同期上海市增加2.4亿元。(2)机械装备行业,2003年,户均资产0.56亿元,比全国平均低0.14亿元,比全国第一位的江西省低0.4亿元;户均销售收入0.59亿元,低于全国平均0.65亿元,比全国第一的上海低0.29亿元。纵向看,近几年福建机械装备企业规模变化不大,2003年与2001年相比,户均资产减少0.05亿元,同期上海增加0.07亿元;户均销售收入增加0.07亿元,山东省增加0.21亿元。(3)石化行业,2003年,户均资产0.58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0亿元,比全国第一位的辽宁省低0.91亿元;户均销售收入0.57亿元,比全国平均低0.22亿元,比全国第一的辽宁省低1.11亿元。纵向看,近几年石油化工企业规模变化不大,2003年与2001年相比,户均资产减少0.03亿元,同期广东省增加0.07亿元;户均销售收入仅增加0.05亿元,同期上海市增加0.23亿元。2003年三大产业企业规模相关指标见表4。

    表4 2003年三大产业企业规模相关指标

主要指标              全国       广东        上海        山东        福建
                             绝对数 位次 绝对数 位次 绝对数 位次 绝对数 位次
户均产值(亿元)      0.86   1.19     1  1.10     2   1.04    3   0.90   4
户均资产(亿元)      0.82   0.85     2  1.07     1   0.77    3   0.74   4
*户均销售收入(亿元) 0.84   1.16     1  1.16     2   0.97    3   0.87   4

    *:户均销售收入,广东1.164亿元,上海1.156亿元。

    反映集中度的指标较多,有集中率(CRn)、洛伦茨曲线等多种指标。鉴于资料限制,现用集中率指标来观察,推算出2003年全国及部分省(市)三大产业集中率(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福建三大主导产业集中度低于全国,其中机械装备业差距最大,达5个百分点。与集中度较高的国内省市相比: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集中度均低于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度高于山东省,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的集中度低于山东省。

    表5 2003年全国部分省(市)三大产业集中率(CR4)(单位:%)

    行业名称   全国   上海市   山东省   福建
    电子信息   11.3     13.8      8.3   10.2
    机械装备   15.8     37.7     29.9   10.8
    石油化工   15.0     20.4     12.2   11.4

    5、产品总体规模小、知识集约度偏低,产品链不完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主要产品绝大部分规模小,多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上产品知识集约度低。据2003年福建产品信息资源调查资料显示:(1)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产品仅有7种,排行居首位的电子计算机年销售收入192.20亿元,居第2位的彩色电视机年销售收入45.71亿元,居第3位的电子元件年销售收入35.22亿元,其余4种产品年销售收入不足10亿元。这些产品关键技术和工艺、关键部件基本源于国外,福建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创新、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均受制于他人。用于出口的产品,还受到知识产权等相关贸易壁垒制约。(2)机械装备行业,福建上10亿元的产品仅灯具、汽车、装载机等4种,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产品有69种,多属传统性中间产品,拥有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的产品极少。(3)石化行业(多属中间产品),福建上10亿元的仅有石油制品、精对苯二甲酸等4种产品,多为传统产品,属福建自主创新的产品少,总体上产品性价比、竞争力偏弱。

    提高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要提高行业及产品关联度,完善产品链,增强产品成套性和系列性,但也要避免盲目的推崇“小而全”、“大而全”。整体上看,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产品关联度较低,成套性、系列性较差。如:(1)电子信息产业,电子计算机、彩色显示器等产品关键部件、主要配件需要省外或境外调入。(2)机械装备行业,电机产品需要的矽钢片、轴承等需从上海等地及境外购入。(3)石化行业,由于福炼目前规模偏小,新项目正在建设中,目前福炼生产的下游产品品种少、产量低,无法满足省内企业生产需要,聚酯切片、涤纶短纤等需省外和境外调入。

    6、三大产业企业效益居全国中上水平,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2000年始总体呈逐年提高(亏损企业亏损额及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一年份例外)。2003年与2000年相比,利润总额增长237.77%,所有者权益增长64.31%,产销率上升0.5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37.14%。分具体产业观察:2003年与2000年相比,利润总额增幅最高的是电子信息产业,亏损额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机械装备产业,所有者权益增幅最高的是机械装备产业,产销率上升最快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最大的是石化行业。

    近几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增强了企业发展能力,为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蓄积了力量、增强了后劲。2003年,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利润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居全国第6位,亏损企业亏损额居第11位,全员劳动生产率居第9位,产销率居第20位。分效益指标在全国居最好位次的产业是:利润总额全国最好位次是第3位(电子信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最好位次是第6位(机械装备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最好位次(按低到高)是第6位(机械装备产业),所有者权益最好位次是第7位(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装备产业),产销率最好位次是居第14位(电子信息产业)。但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主要效益指标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利润总额仅是广东省(居全国第1位)的22.5%,所有者权益是广东省(居全国第1位)的20.2%,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海市(居全国第1位)低4.49万元/人。

    三、加快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1、优先发展重点行业,着力构建与三大主导产业相关的产业群。总体上看,福建提出的三大主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整体布局。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相似系数Sij计算出1994年全国各省相似系数,福建为0.85、浙江为0.87、江苏为0.92、上海为0.92、广东为0.95、安徽为0.96、江西为0.85、山东为0.94。其他省份,除西藏、新疆、云南外,相似系数均在0.85~0.95之间。福建与邻近省(市、自治区)相似系数接近,工业产业结构十分趋同。虽然经过了“九五”、“十五”规划的调整,产业布局问题仍然凸显。“十五”规划中,全国有24个省(市、自治区)将电子工业列为支柱产业。除西藏外,各省都有汽车工业,目前全国仅整车制造厂就有100多户。因此,在加快发展福建三大主导产业时,不能一刀切,平均用力,应根据福建龙头企业现状、行业关联现状、资源及区域等条件,抓住重点,选择优先发展的行业,重点扶持,率先发展。例如:“炼化一体化”、汽车配件行业、造船配件行业、矽钢片及电机轴承等行业应作为福建未来一段时间优先发展的行业。在确定了优先发展的行业后,应按照《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闽委发[2004]13号)提出的整体部署,围绕加快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重点产业群。目前福建有的地区盲目推崇“完善体系”,搞“大而全”、“小而全”,提出建设几十个产业集群的做法值得商榷,这种苗头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完善产业组织,扩大产业规模。现代产业组织发展趋向于专业化、集中化、联合化的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产品开发、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建议福建进一步加快产业重组,制定规划及配套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计算机、彩电、装载机、电机等行业规模,实现专业化、集中化、联合化生产。

    以装载机为例。2003年,福建规模以上装载机生产企业销售收入30.41亿元,全省共有8户装载机生产厂家,其中厦工、龙工、晋江工程机械厂规模较大。这些企业多属既生产整机,又生产相关零配件。若能通过产业重组,形成整机、关键部件、零配件集中化生产,无疑将形成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也有利于装载机关键部件和零配件向省外市场拓展,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通过联合化生产,还可汇集各方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技术攻关,增加产品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快福建装载机行业发展。

    3、调整产品结构,培育拳头产品,促进三大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产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具体表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要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来实现。据《福建市场占有年鉴》资料显示,2003年,列入国家统计产品目录的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福建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3位的仅有彩色显象管(20.29%)、电话单机(9.75%)、轮胎外胎(8.42%)等5种;位居全国4~10位的产品有微型计算机(7.52%)、彩电(3.86%)等10种。总体上看,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竞争力低。建议结合重点行业的优先发展,调整产品结构,使重点产品也得到优先发展。浙江省于2002年4月出台了《浙江省培育发展100个市场占有率第一、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的指导意见》的做法值得福建借鉴。今年6月,省经贸委和省企调队也完成了《培育福建拳头产品,提高闽货市场占有率的规划研究报告》。建议有关部门继续深入研究,出台培育福建拳头产品的有关政策,将三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的产品纳入拳头产品培育体系中,通过政策扶持、企业的努力,提高福建主导产业产品占有率,促进三大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4、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主导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需要政府指导与扶持。产业政策体系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967年3月,韩国政府颁布了《造船工业振兴法》,促进了韩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使韩国造船业从20世纪60年代年造船量2万吨,达到1976年造船量70万吨,并在1984年激增至400万吨,超过日本了及世界所有造船国,成为全球造船第一国。产业政策具有时代性,随着时空的变化,必须适时调整。如:1970年我国曾出台扶持“五小企业”政策,到1998年又出台了关闭“五小企业”的政策。目前福建已出台的产业政策属规划性的较多,产业扶持、产业援助与调整、产业保护、保护产业有序竞争、产业环境保护等政策少,个别政策已经“过时”。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福建已出台的产业政策进行进一步的梳理,针对我国加入WTO,国际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多,国家环保新要求等新的形势,调整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过时”政策,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完善,以进一步完善福建产业政策体系,促进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注:本文陈述三大主导产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电子产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装备产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造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福建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