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纺织股列队杀入房地产 一手纺纱一手造楼胜算几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14:16 证券时报

    刚过去的2004年被誉为房地产的"政策年",在国家宏观调控等诸多影响下,房地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浇灭上市公司投身房地产业的热情。元旦刚过,中国服装(资讯 行情 论坛)(000902)发布了一则收购北京京德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

    纺织类上市公司跻身房地产业并非新鲜事,早在前几年就屡有
涉足,然而众多纺织类上市公司都不约而同的把多元化经营放到了房地房业却值得深思。这些平时在纺衣织线技高一筹的公司,杀入自己并不熟悉的地产业,是否都能如鱼得水?

    进军房地产:几家欢乐几家愁

    据统计,2004年度共有134家非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布了193份介入房地产业的公告,设立房地产业公司或受让、增持房地产业公司股权。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对房地产的兴趣,而纺织类上市公司对房地产业尤其有兴趣。

    而据不完全统计,在沪深A股市场的60余家纺织类上市公司中,除中小企业板的霞客环保(资讯 行情 论坛)、七匹狼(资讯 行情 论坛)、美欣达(资讯 行情 论坛)和宜科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由于上市时间尚短、规模尚小,未开展多元化经营外,其他纺织类上市公司中至少有二分之一都涉足了房地产业。其中包括有雅戈尔(资讯 行情 论坛)(600177)、红豆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400)、杉杉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884)、茉织华(资讯 行情 论坛)(600555)、鄂尔多斯(资讯 行情 论坛)(600295)、圣雪绒(资讯 行情 论坛)(000982)、维科精华(资讯 行情 论坛)(600152)、江苏阳光(资讯 行情 论坛)(600220)、锦龙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000712)、申达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626)等。

    然而,这些"涉房"的纺织类上市公司并非个个都能从房地产业中赚取真金白银,而是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

    老牌纺织类上市公司雅戈尔在房地产上可谓颇有建树。数据显示,房地产业在2003年为雅戈尔贡献了34.17%净利润。2004年雅戈尔在房地产业更是大施拳脚,其下的雅戈尔置业房地产公司先后花近20亿巨资拍得几块地皮,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虽然目前雅戈尔2004年年报尚未披露,但可以预计的是,随着雅戈尔房地产项目"东湖花园"二期预售基本完成,2004年房地产业务有望给雅戈尔贡献约1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和4.2亿元的主营业务利润。

    圣雪绒在2004年8月11日曾公告称,公司将对旗下的圣雪绒房地产公司增资9800万元,此举显示了圣雪绒做强房地产业的决心。实际上,从圣雪绒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来看,公司从房地产获得的收入为9512.42万元,而其纺织业务的收入仅为4401.18万元,房地产业务的收入为纺织业务的2倍多。虽然圣雪绒也曾经表示房地产行业目前经营风险加大,利润率也有所降低,但受纺织行业环境影响,羊绒制品业务近两年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所以公司一直在房产业谋求利润增长点。

    江苏阳光则没有那么幸运的从房地产中捞取足够的利润。2003年5月,江苏阳光出资1846.7万元收购了阳光置业90%的股权。同时,江苏阳光的子公司江苏阳光进出口有限公司也出资205.1万元受让了阳光置业另外的10%股权。江苏阳光进军房地产做得有声有色,可仅仅一年多过后,阳光置业就被舍弃了。2004年8月31日,江苏阳光发布公告,宣布将持有的阳光置业90%股权与赛特科技等5家企业持有的华博纺织100%股权进行置换,又要"打道回府"再度回到纺织主业上来。虽然目前外界对此有诸多疑问,但江苏阳光自己则曾表示过,房地产销售情况不佳,与万科、顺驰等大型房地产公司相比缺乏竞争力是其退出的主要原因。

    进军房产业路途不顺的另一个例子是锦龙股份。自2003年起锦龙股份实施了一系列收购,意欲调整主营业务结构,向房地产业务倾斜。但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在2004年中期报告中,公司200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12%,主营业务利润增加了44.59%。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则突增,直接导致净利润同比下滑34.88%。公司在回答投资者的质疑时表示,正是由于进军房地产发生的一系列并购导致了各种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加息预期:2005房地产未必一路高歌

    其实,房地产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2004年中实施的土地政策、信贷政策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极为不利。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短期内这种不利影响似乎还没有明显显现出来,但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业景气度的下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05年,对于非专业的"涉房"纺织业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因为这些公司"涉房"的主要都是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房地产行业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多,在信贷紧缩的预期下,缺乏足够资金实力的企业将成为宏观调控的"第一批受害者"。而目前纺织业上市公司旗下的地产业务则多半是中小规模的经营,无论在土地储备还是资金实力上,都无法和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相提并论,这就直接将其推向了调控的风口浪尖。

    另外,由于近年来纺织业景气度不高,部分纺织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金实力并不见佳,"涉房"纺织业上市公司多是近一两年来才开始谋求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了这些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因此,其获得融资支持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既便不论目前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以上这些因素也将是困扰这些"涉房"纺织业上市公司的难题。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纺织业上市公司进军房地产不必一概而论。对于较早进入、并且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都达到了一定层次的企业,其旗下的房地产业务仍不失为优质资产。但对于资金少、实力弱的纺织业公司,其进军地产业则显得不够明智。尤其是这些企业选择在面临加息预期和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入的时期进入地产业,应该慎之又慎。如果赶在此时"列队"进军,恐怕在将来会"饮恨"房地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