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内零售药企纷纷尝试药品贴牌生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9:15 新华社

    在药品分销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药品贴牌生产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零售药业所尝试。来自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消息说,广东药品委托加工已由2003年的150个品种骤然增加到去年的761个品种;而净膏等中药材委托生产,则由2003年的208个品种上升到657个品种。

    ——有利于培育自有品牌

    药店为什么要做自己品牌的药品?广东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解释说,相对于西药及中成药产品,中药材档次不一,而且加工、保存难度较大,用自己的品牌销售,从短期看,可以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质量承诺;从长期看,则有利于创出自己的品牌。他说,香港一家中药材专卖品牌,与同样品类的药材相比,价格要高一两成,但照样很畅销。

    据了解,目前像二天堂、老百姓等大药房都已纷纷推出自己品牌的药品专卖。除了老百姓、采芝林等少量药店拥有自己的加工点外,其他基本上委托加工(OEM)。

    ——要想上规模也有风险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随着零售药店竞争的加剧,过去两年,药品分销利润都不足1%,大部分分销企业都属于亏损状态。于是,向上游渗透搞贴牌生产,就成为一种顺理成章的选择。

    当然,这种委托加工也不仅限于中药材,在不同的企业,中成药甚至西药类品种的生产也越来越多。比如深圳海王在福州买了一家拥有中药生产200多个批文的企业,然后将其中20多个相对畅销品种,以“海王”品牌在下属药店销售,而老百姓、开心人等药房,也有类似的做法。

    据调查,越来越多的大型分销药企都对委托加工跃跃欲试。在他们看来,相比药品生产企业,分销药企由于能直接跟终端接触、熟悉市场,所以更熟悉市场动态,知道什么产品好销。

    当然,制药企业的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也为这种委托加工提供了条件。据悉,到去年年中,国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然通过GMP改造。目前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面临生产线开工不足的问题,中西部许多制药企业生产线闲置率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80%。

    不过,一些药品分销商也对这种药品OEM持谨慎态度。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药店还缺乏像沃尔玛那样的全国性甚至全球的连锁规模,搞自己的品牌的OEM,在自己的地盘销售也许有优势;而在我国目前药品同质化甚至同名化程度非常高的情况下,这种药品销售要想上规模,风险还相当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零售药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