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变局的调控图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 10:30 证券市场周刊 | |||||||||
岁末年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频频出手,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2004年12月27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出通知,把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部分IT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之后,次日两部委又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电解铝、铁合金等商品8%的出口退税,并拟对它们征收出口税。
一系列的调整凸显出来的变化引人注目。它表明,我国想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来达到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目的。 宏观调控的新手段 有关专家认为,把出口退税当作弹性工具来使用,目前适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这些被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均为资源性产品。现在采取的对资源性产品调低和取消出口退税率的措施,有利于调控此类行业投资过热的势头,并继而减缓其他相关行业的投资压力,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资源性产品一直是一种稀缺的产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的人均资源很缺乏,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考虑对电解铝、碳化钙、铁合金等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尤其是在我国电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限制电解铝的投资,以利于缓解目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中铝的研究报告谈到,每吨电解铝平均耗电高达15200千瓦时,国家调整电价前用电成本就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35%以上。据统计,2003年全国生产电解铝556万吨,约耗电834亿千瓦时,占全国当年发电量的4.5%,2004年我国原铝产量将增至660万吨,同比增长约20%,出口130万吨-135万吨,2005年将继续增长。铝出口的增长,实际上相当于变相廉价出口电力,进一步加剧国内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同时也增大发改委控制电力投资建设的压力。 因此,国家采取税率调整来控制一些有色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用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减压的重要举措,它与前不久发改委提高铁合金等行业准入标准的产业政策类似,力图通过制度的形式,建立起过热行业调控的长效机制,并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促成过热行业的结构性调整,防止“一刀切”调控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财科所研究员刘尚希则从更广义的角度谈到此次取消这些产品出口退税的意义。他认为,这些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增加出口创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足够丰富的今天,再鼓励它们的出口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从以往经验来看,这些产品的出口属于典型的“赔本也要赚吆喝”——不少厂商为了争取出口退税,而盲目压价出口。现在取消出口退税表明国家不再鼓励这些产品的盲目出口,而是希望厂商在提高产品结构、增加产品效益方面做“真功夫”。这样做,虽然会在短期内有损该行业的利益,但长期来看肯定是有利于该行业结构的升级。 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 刘尚希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若把近期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的短期影响放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就会发现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坏事。因为这种出口方式虽然也为国家赚取了外汇,但它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恶化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势,实际上根本无利于全体人民福利的提高,只是得益了少数出口部门。此时调低出口退税率,能减弱汇率压力,降低宏观调控压力。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最近也谈到,某些产品领域出口退税的长期存在,尽管促进了内地出口激增,延长了经济上升周期,但却是“借来的时间”,结果可能伤得更重。因为出口收益流入已引致内地大兴土木,同时带动商品和设备的进口需求。内地经济愈是繁荣,炒作人民币升值的活动也愈是猖獗。中国有必要取消所有补贴出口的措施,也应撤销外商投资可享所得税减免、低成本土地供应,借此提高出口生产成本,控制经济过热情况。相比之下,将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太大,稍有差错,内地脆弱的银行体系恐怕难以承受冲击。若中国能撤销所有商品的出口退税,不仅对政府财政有帮助,而且可以使人民币变相升值16%。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也认为,当前形势下,逐渐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等于宣告人民币不会升值,减小了银行的贷款压力,国外热钱不会大量涌入中国,稳定了市场,而取消该政策虽然对出口企业来说减少了收益,但却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有利于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 “此次取消部分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可能意味着不久中央将在更多产品领域取消出口退税。” 刘尚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