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股市究竟需要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10:00 上海证券报 | |||||||||
股市已连续下跌了3年多,且跌幅近千点,上证指数实际上也已近千点。投资者早已纷纷离场,更令有关方面关注和焦虑的是,股票市场几乎要丧失基本的融资功能。似乎真是应验了那句话:投资于股票市场是危险的,但失去投资者的市场则更加危险。 有人因此问道:中国股市究竟需要什么,才能止住跌势,才能重新振兴?
应该说,以往各路有识之士的分析和努力并不失合理之处,如完善市场的各项基础制度、改进上市公司治理、规范交易秩序、推进估值方式的国际化,尤其是探索股权分置的解决之道,等等。但为何没有在市场中产生预期效果,市场甚至变本加厉地持续下跌呢?这可以说是市场依然缺乏信心,因为市场关心的关键问题就是得不到积极回应;也可以说是由于市场期望与监管当局的行为总是存在差距,各种改进政策大多已在市场的普遍预期之中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市场关心的关键问题呢?回顾一下上证指数从2245点开始大幅持续走低的背景,思路便更清晰。所谓国有股减持、查处银行违规入市资金、大规模增发新股及打击市场违规行为等四大因素被广泛认为是导致市场调整的直接诱因。事过3年多,上述问题进展如何呢?非流通股的问题依旧;持续增加股票发行的态势未变,而且还面临配合银行改革、与境外市场争夺发行资源等大规模股票发行的压力;反倒是银行资金此时就是请也请不进股市,以往打新股的无风险收益的途径也不复存在。二级市场跌跌不休,稍有理性者,都不可能入市。 几年来,改进公司治理,提高治理绩效,规范信息披露,对券商、基金等加强监管等市场基础性制度方面的努力,应该说在形式上都有所进步,但中国股市问题如此之多,情况如此复杂,仅仅依靠上述手段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采取协调统一的措施,才能重新培育市场信心。 迄今为止,市场关心的主要矛盾并未解决。首先,是股权分置在一个不适当的时机以不适当的方式提出来了,从此又没了下文,但市场信心已经不再。几年来,市场付出极大代价来适应这种变动。应该说,单就市场现在的价位而言,已初步形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条件,因为市场所理解的最坏情形已经出现,而且股价调整出现了非理性的现象。然而,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各项外围配套条件来看,则仍不成熟,还需假以时日。虽然股权分置并不能解决市场的全部问题,但目前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味回避是无济于事的。要么立即拿出各方面接受的解决方案,要么再次明确宣布将其冻结一定时间,及早消除不确定性。同时,为避免非流通股转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应明确其持有期至少为12个月,并保持其规范非流通股转让的职能。从而保持各种政策的协调性,避免向市场发出模糊甚至彼此矛盾的信息。 其次,诸多论者关注的企业盈利水平、管理者诚信问题等固然是关系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均非短期内所能扭转和改变的,与恢复市场参与积极性、培育信心的当务之急相差甚远。市场目前更关注的是一个有效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机制能否建立起来,或者说能否在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市场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强调为某某服务的。没有投资者参与的市场根本就不可想象,而A股市场眼下就真实地面临这样的危险。显然,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投资者与融资企业之间平衡的重要性还远未被提高到各个层面的管理层都认知的层面上。分类表决制虽好,但毕竟只是程序上的改进之道,眼下是无力回天的。 新年伊始,不免又是一番展望与期待,但愿市场今年不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