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在民营经济的活跃地区温州,人们以刻苦耐劳著称且专注于实业领域。炒股,始终在温州未能成为景观。
但是,最近一段时期,温州人刮起的阵阵炒风却叫人刮目相看。最初是炒房团,一支最风光的团队,手中握有上千亿元资本,据说某房产投资俱乐部,会员就达6000多人。这支炒房大军从温州炒到全国,甚至火及美国纽约长岛。接着又冒出炒车团,即炒一些中小城市
的出租车牌照或出租车转让价。再接着便是炒煤团,由于缺电让浙江人成为热锅上的蚂蚁,温州炒商却凭借灵敏的市场嗅觉,向晋商挑战。炒风过处,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佩服温州人的厉害,什么赚钱就炒什么,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形成了共识。
这种共识,其价值判断的取向似乎是多元的。比方说,有一种看法认为,阵阵炒风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地GDP的增长以及相应产品、资源价格的上扬,但由于炒作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机制加以宏观调节,一旦泡沫破灭,其危害犹如吸毒一般。更有甚者,有媒体披露:市场传闻10万温州人拿着1000个亿在炒楼,绝大多数都是借银行的钱来‘生蛋’。这些人先砸进20%--30%的自有资金作首付,炒高房价后用重新评估、再抵押贷款的循环手法,即可以小增大。这种手法,不禁使我想起了前些日子被审计署查究的姚康达,何其相似乃尔!故向银监会报个信。报信的材料源自今年1月12日出版的《中华工商时报》。上海证券报诸葛立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