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桐
在前不久召开的蜂王浆冻干粉国家标准专家审定会上,有关专家指出,蜂产品的质量规范已经迫在眉睫,我国亟须建立健全统一完备的国家标准以规范行业发展。据悉,我国首个蜂王浆冻干粉国家标准已获准通过审定,今年内有望实施,而蜂胶国家标准正处于研讨阶段,蜂王浆、蜂蜜等标准也正在准备修订之中。
“甜蜜事业”有苦涩
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许多蜂产品不仅能健身,而且又能对某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商家们也都见缝插针地在商场、路边,甚至大街小巷中,或摆台、或挑担,热热闹闹地拉开架式促销。在人们的饮食观念日趋天然、营养、保健的今天,蜂产品本应在众多的保健食品中一枝独秀,但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问的多买的少。那么,为什么营养功能十分健全的蜂产品却不甚畅销呢?
近年来,中国蜂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偏低,我国对蜂蜜质量的监测抽查结果显示,各省市对蜂产品抽查合格率多在五成以下。
国家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子健介绍,对蜂产品的检测中,发现掺假问题最多,蜂蜜的掺假主要是用成本低廉的玉米糖浆为原料制作。这些掺假蜂产品的维生素、蛋白质、果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远远低于真正的蜂产品。另一个问题是原料蜂蜜的成熟度不够,这是我国蜂产品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蜂产品质量降低的一个直接原因。天然蜂蜜的成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蜂农为了提高蜂蜜产量,就提前割蜜,这样采下的蜂蜜是不成熟蜜。蜂蜜的成熟过程缩短,也就意味着蜂蜜的营养价值不足,而且含水分较多。尽管许多正规的厂家在加工中采用真空加热提纯的方法减少了水分,但其营养成分仍低于天然成熟蜂蜜。
据调查,一些小企业蜂王浆冻干粉掺假造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一般来说,这些企业在蜂王浆冻干粉里兑入淀粉、葡萄糖粉或其他提取物。更有大胆的企业向蜂王浆冻干粉掺兑的其他物质,甚至占总重量的四五成。也有一些不法企业将蜂王浆的重要物质———王浆酸预先提取出来,放到出口产品中,而被提取后的那部分蜂王浆就同其他普通蜂王浆一起流入市场。另外,蜂王浆大批量的储存必须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否则其活性物质(如丙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就会“失活”。而一些营养物质失效的蜂王浆则会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蜂胶产品的掺假则从第一环节———原料生产时就存在。由于产蜂胶的蜜蜂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蜂胶的产量自然较少,一群蜂一年只产大约1公斤蜂胶。未经过精制的蜂胶色泽偏黄,于是就有人在蜂胶原料中掺入颜色与其相近的异物增加重量。消费者一般不直接食用这种蜂胶原料,而食用由这种原料加工成的蜂胶含片或滴剂等。这些掺假蜂产品的维生素、蛋白质、果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远远低于真正的蜂产品。
国家标准将健全
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潘建国介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没有蜂王浆冻干粉的国家标准,蜂王浆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日前,蜂王浆冻干粉国家标准专家审定会在广州召开,多位权威专家学者就蜂王浆国家标准进行了会审,据估计,相关标准今年有望实施。
据悉,首部蜂王浆冻干粉国家标准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方面对蜂王浆产品的等级进行严格划分,其中对蜂王浆冻干粉的水分、蛋白质、糖分等理化指标都做了明确要求。与会专家认为,这个有望今年实施的国家标准将起到强有力的“行业标尺”作用。
与蜂王浆冻干粉国家标准尚属空白不同的是,蜂胶产品虽有国家标准,但该标准已明显滞后。据负责修订蜂胶产品国家标准的工作组人员介绍,现有的蜂胶国家标准制定于1992年,属农产品分类标准,规定了蜂胶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等项目,但未包括黄酮等主要成分的含量要求和检测方法以及近年来为人们重视的各项卫生指标。而尚处讨论阶段的蜂胶国家新标准除规定了黄酮含量要求及检测方法外,还增设了铅含量的控制指标,与会专家通过讨论初步达成框架协议。
李子健透露,现行蜂王浆与蜂蜜的标准虽然颁布实施的时间为2002年,但为能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两个标准也将于近期修订,蜂王浆含片国家标准制定也已着手筹备。我国的蜂产品标准体系正在日益完善中,消费者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维护。
《市场报》 (2005年01月14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