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展览巨头垂涎中国会展业“钱”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6:15 经济参考报 | |||||||||
“我们德国展览业巨头都到场了,因为中国市场对整个德国会展业来说太重要了。”在11日开幕的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赫尔曼·克雷斯博士说。 其实,除了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德国慕尼黑展览集团公司等德国展览业巨头外,像英国蒙哥玛利展览集团、意大利米兰国际展览公司等这些在全
主办方的权威性,无疑是吸引巨头们齐聚中国的原因之一。据了解,此次论坛由中国贸促会联合世界三大权威会展组织——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和独立组展商协会共同主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盛霖说:“这是我国境内第一次举办具有世界水平的会展业盛会。” 但显而易见,中国会展经济的“钱”景,才是真正的“诱惑”。国际展览业协会董事总经理文森特·吉拉德指出,虽然中国在世界会展市场上所占份额尚小,但发展潜力巨大。德国科隆展览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亨·维特表示,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该公司的重点市场。 有关研究表明,未来5至15年内,中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至20%左右。预计到201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200亿元;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 而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公布的数据和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的统计,则更有说服力。高燕说,中国参展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博览会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04年,全国共有107家办展单位赴5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和参加经贸展览会749个,比上年增长22%。后者统计则显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参展国之一,参展总数超过5200家,排名第8。来自中国的观众人数也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 不过,论坛盛况却难掩中国会展业自身诸多“尴尬”。与会人士指出,中国会展业必须正视自身“尴尬”,否则将难以和国际巨头们竞争,大好“钱”景将被“抢食”。 办展水平低下,重复建设不止。近些年来,尽管我国会展经济发展迅猛,但会展业依然没有摆脱以“万能会展”、“办庙会”为主的模式。这一点,在不少地区表现明显:在城市中心建造“地标性”展馆;展会内容雷同,参展项目庞杂,从西瓜水果等农副产品到汽车甚至IT项目等应有尽有;观众以当地市民为主,专业观众反而很少。 这种低水平的“会展经济”,直接导致自身效益低下。商务部不久前公布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地已建成展览场馆总建筑面积达601万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了33.5%。但近年来,展览场馆总收入却增长缓慢,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平均收入反而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2年下降31.3%,2003年下降25.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比较世界各大著名会展城市可以发现,他们的展会都各有特色,不是大而全,绝不会建设“万能会展”。发展会展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场馆的布局,明确会展的定位,如大城市可以搞综合场馆,而地方中心城市可以考虑突出特色,而不是一哄而上建设“万能会展”;大力发展名牌与特色会展,包括实现会展内容专业化,而不是大而全像“开庙会”一样。 目前国内展览会的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难以和国际知名展会竞争。高燕指出,根据中国贸促会对全国42个主要展览馆举办的1000多个展览会的统计,参展商总量为34万。其中,国际展商仅3.1万,仅占8.97%;观众总人数为1.2亿人次。其中,国外观众55万人次,仅占0.44%。 我国会展业的“尴尬”,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我国会展业目前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主管部门,办展审批渠道多,且重审批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可能导致多家同时获批重复办展。由于主题雷同,资源分散,造成会展质量下降,会展市场秩序混乱。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对办展主体的资质实施认证,从而使会展业的办展主体良莠不齐,影响了会展业的整体质量。”高尚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