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宁夏自治区人口形势的特征分析和对策建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3: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2005年1月6日,我国大陆人口达到13亿,这是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表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再一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同全国一样,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区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基本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4.1下降到目前的2以下。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控制,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是,我区属于欠发达地区,
一、当前我区人口低生育水平的主要特征 一是超前性。发达国家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经历了100年左右的时间,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实现的。我国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只用了30来年的时间,而我区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在短短的20多年就基本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居民收入水平和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多项社会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相比还比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实现的。 二是长期性。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影响,未来十几年,我区人口增长将面临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的挑战,人口总量仍为逐年增加的态势,预计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实现人口的零增长。从结构上看,2010年左右,我区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一直保持在55万人左右,到2020年总量虽有下降,但规模仍保持在50万人左右,人口出生高峰的潜在压力很大。因此,需要做长期、细致、大量的工作。 三是不稳定性。我区的低生育水平,除了依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以外,主要是依靠国家行政手段和社会齐抓共管强力推行计划生育实现的。虽然在生育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但人口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等其他方面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是与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现实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传统婚育影响较深,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大量进入婚育期,即使不调整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区目前实行的“一、二、三”孩也会自动调整为“二、三”孩,使生育率有向上反弹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力。因而我区目前的低生育水平是不稳定的。 四是不平衡性。在全区实现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主要是南部山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还没有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2004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5.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8个千分点,而宁南山区仍在20‰以上。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均GNP在300-700美元时,人口增长处于最有活力的时期。虽然我区人均GDP2003年底已经超过了800美元,但宁南山区所辖区、县人均GDP大多只有200美元左右,而这部分地区恰恰是目前生育水平较高的地区。 五是关联性。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密不可分。从目前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来讲,人口增长过快和总量相对过多是我区的首要问题。抛开人口问题去讨论宁夏的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 二、新世纪宁夏人口发展面临五大高峰 一是人口总量高峰。未来十几年,我区人口还将以年均净增7万人左右的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人口总量才能达到峰值,接近750万(未考虑迁移增长因素),然后会缓慢下降。人口过多的压力是巨大的、长期的。 二是劳动年龄人口高峰。据“五普”结果表明,我区劳动年龄人口(男16―59,女16―54)已占总人口的61%。据预测,我区劳动力人口预计到2020年左右达到高峰,总量将近415万左右。目前在城镇有10万左右的劳动力人口处于下岗、失业状态;农村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就业门路。劳动就业压力非常大,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是老龄人口高峰。据“五普”结果表明,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万人,占总人口的4.5%。据预测,到2015年全区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7%,按照国际通常划分标准,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2017年左右,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50万,2035以后将超过100万,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高峰,占总人口的1/5以上。我区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如何解决好由此带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由于大量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出,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超过城市。 四是育龄妇女高峰。2001年全区育龄妇女为165万人,据预测,到2011年将达到峰值,数量达186万。育龄妇女规模以及年龄构成的变化直接影响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的数量。面对如此庞大的生育群体,采取有效措施如何应对这种压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五是人口流动与转移高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工,人口流动与转移人口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人口的流动与转移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调节因素,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也对现行管理体制产生了冲击。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直接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三、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建立完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控体系。中央《决定》指出,在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我区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稳定低生育水平首先是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既不能收紧,也不能放宽。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要适应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切实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转变,由以行政推动、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政策引导、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宏观调控体系、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体系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评价体系。我区必须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前提下,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在巩固发展城市和引黄灌区人口控制工作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农村特别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全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核心内容是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对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快建立以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利益导向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直接的经济补偿和广泛的间接补偿。对计划外生育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在城市积极推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进行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社会保障试点工作。 三是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为了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协调,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这不是简单的名称变更,而是标志着所承担职能的转变。因此,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要创新工作机制,在不放松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向加强人口战略问题研究方面转变。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判断未来一定时期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变动趋势,揭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个相关变量的互动关系及变化规律,提出符合实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口发展目标、人口发展模式、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我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着眼未来,强化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与就业、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及时提出政策性措施。 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促进劳动就业的机制。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户籍政策的放开、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寻找就业岗位在所难免;另一方面,由于耕地资源的限制,农业综合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使整个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此,利用政策措施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也是对各级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摒弃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模式,变单纯促进、规范城镇就业增长,向打破城乡界限,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就业体制的方向转变。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的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人员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促进就业等方面实行同等的政策。 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挑战。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加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抚养比上升,财政压力加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影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及早动手。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既能够合理利用老年人口这一社会不可忽略的宝贵资源,又能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