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要摒弃“大跃”思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0:35 上海证券报 | |||||||||
国有企业改制,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战略决策。改制的根本目的,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在一些社会基层,改制却被异化为层层加压、限期完成的"任务指标",本该履行的严密程序被有意忽略。改制,成为国有资产大流失的合法缺口,成为新生代冒险家的侵吞对象。据新华社1月4日报道,甘肃定西就上演了这么一出荒唐的改制奇闻:被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誉为"改制标兵"的原定西县百货零售公司经理王学礼,以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等手段,借改
没有经历过国企"改制"的普通百姓,绝对不会想到,这决定着企业员工命运的改制,竟是如此荒唐。作为改制方案的参与制定者、后来又对自己曾任经理的原国有公司的实际购买者,王学礼在改制之前的资产评估中,有意将公司资产数额隐瞒,形成了公司"已没什么"的假象。改制后王学礼自己着手组建新公司,同样没有把漏评达200多万元的两处房产进行注册验资。公司改制后,注册资本50万元,王学礼个人占了49万元,公司基本为其个人所有。正是这自然人与法人两种角色的转换方便,大大促成了王学礼将隐瞒的国有资产装入私人腰包------自己和自己的公司签订了一份集资建房的假合同,在没有一分钱资金流动的情况下,自己的公司给自己开了一份收到合资建房款的假收据。被隐瞒的国有房产,被轻松地办到了他个人的名下。仅仅一个月之后,王学礼大概觉得"反正已经变现,反正都是自己的",又将这些房产转入自己的公司,以增大公司资产。小小县城,两处楼房应该是比较显眼的资产了,可是却照样经历了"验资前神秘消失------注册后‘集资’易主------改制后空降于私"的非凡之旅,被王学礼变戏法一般,想"蒸发"就"蒸发",想"空降"就"空降"。改制"猫腻"之多、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是王学礼的招术高明吗?我们不妨对他侵吞国有资产的关键环节进行一番审视。改制前的资产评估,两处房产的评估都是只从王学礼提供的资料进行的。在一个不大的县城里,实地勘验一番有多难吗?但就是没人做。也难怪没人做,因为"公司在改制时,县里在时间上要求紧,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因为"仅仅三天,就要完成一个企业的资产评估"。而这还仅仅是表面原因,更加深层的原因在于,"当地领导再三动员王学礼买下这个企业,下了很大力气"。低三下四求着人家买,结局还能怎样?只要王学礼能够点头买下,这就是给了当地领导好大面子了。什么审计,什么验资,什么程序,在这个时候统统成了"拦路虎"、"绊脚石",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几乎是一种必然。 四年改制,一朝轰然。当年的"改制标兵"王学礼,如今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是谁促成了这一切?定西县百货零售公司的改制为什么会如此荒唐?失准的评估,忽略的程序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原因。但是从根本上说,改制"一窝蜂",将改制作为终极目标、为改制而改制的行政"大跃进"思路,才是问题的总根源。当然,这还仅仅是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如此之大的"改制猫腻",谁也无法排除其中盘根错节的腐败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