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山西军企民品生产步入快车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曹英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走向高科技、集团化、军民结合、现代化管理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国际潮流。山西国防科技工业历史较早,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山西国防科技工业如何顺应潮流,搏击市场,是一个重要议题。

  推进军工民品跨越发展,是山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此发展战略指导下,要保证军品,发展民品,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相互促进。

  虽具备优势 但整体水平欠佳

  山西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通过二十多年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实践,在保证国防武器装备需要的同时,按照工艺相近、技术相通、产品相似的原则,开发生产了一大批民用产品,实现了从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为军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山西省副省长靳善忠介绍,山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民品具有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装备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环境优势。但山西省军工行业经济总量却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据统计,2003年全省军工行业销售收入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6%,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山西军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其所拥有的资源极不相称。此外,民品在工业总产值的占比偏低,民品研发和技改投入不足并出现下滑趋势。

  山西军工整体上仍然没有摆脱散、小、弱的局面。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总体讲,全系统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集团分割,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分散和浪费,虽有一些好的产品,但难以做大做强,难以形成带动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

  山西省军工行业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在于观念陈旧,行业封闭,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尽管多数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大都未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受体制约束,股权多元化难以实施,经营市场化步伐不快;民品发展习惯于单一投资,搞纯国有,不善于开放合作,不敢于战略投资,更不敢于推进民品混合所有制;随着这几年军品任务增加,一些企业忽视民品的现象有所抬头;实施分立破产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作民品公司的思路不够清晰,民品发展的后劲不足。

  2005年民品销售力争实现80亿

  当前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民品的重要机遇期。国家实施“高新工程”,加大投入,企业的装备和研发条件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国家高度重视军工企业改革脱困,随着政策性破产和债转股的落实,军工企业历史上形成的债务包袱、人员包袱、办社会包袱等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山西省将抓住这一机遇,军工企业发展民品的目标:到2010年,力争做到“两个实现”、“三个提高”、“四个转变”:实现军工民品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和所有民品公司股份制;实现军工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军工产业集中度、民品总量、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军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由发展一般民品转变为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由军工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由传统的粗放式的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积累滚动发展转变为集约式的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速发展;由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转变为全力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综合协调发展。

  2005年,力争实现民品销售收入80亿元。到2010年,实现民品销售收入200亿元。民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民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80%。

  实施民品发展“31522”工程

  山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刘银才向记者介绍了山西民品发展的重点,即“31522”工程。具体讲,就是实施35个重点民品项目,培育13户民品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建设汽车及汽车部件、铁路产品、石油机具、新型环保产品、电子信息产品五大产业基地,到2010年全行业民品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全行业职工人均工资收入达到全省的2倍。

  刘银才说,“31522”工程是从实际出发,体现了山西军工的特色,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此,山西确立了发展民品生产的具体措施。

  企业是发展民品的主体,企业要树立自主决策发展的意识和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体制创新是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军工企业要抓住当前国家深化军工企业改革的契机,大力推进产权改革,鼓励和支持军工企业改变国有独资产权结构,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技术创新是提高民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和产品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军工企业在装备、技术和研发方面的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民品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军工民品的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大规模引进所需各类要素,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的外向度,推动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