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南大宅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2:1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陆士虎

  二十九张静江的发妻姚蕙逝世后,娶了比他小25岁的常熟大家闺秀朱逸民。朱逸民未嫁时与陈阿凤同在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读书。放学后,她俩常在一起做功课。因为两家相距不远,都在上海西藏路上,中间隔了一条弄堂。朱结婚后,阿凤便成了张府的常客。她虽只有14岁,却高挑出众,明眸秀发,看上去像个大姑娘。张静江视她为亲生闺女。

  1919年暑假的一天,蒋介石随孙中山等人到张府做客,偶遇陈阿凤就一见钟情,便托朱逸民代为转达对陈小姐的爱慕之心。1921年9月7日,陈父因病去世,蒋介石竟穿了孝服上门凭吊。阿凤只想读书不想出嫁,蒋介石越是追得起劲,她越是回避。后来朱逸民到陈家正式说亲,仍遭阿凤拒绝,其母也一再表示不赞成这门婚事。蒋介石闻悉后不免沮丧,张静江劝他另做打算,谁知蒋介石被情所困:“此生不娶阿凤,何以为趣?”于是朱逸民再访陈家,但阿凤仍不松口。她想起先生的主意,对陈吴氏说:“伯母,侄女明白你的心思。蒋先生确有许多不配阿凤之处。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蒋先生如此倾慕,我劝你是否再考虑考虑?”话说到这个份上,陈吴氏才轻声应了一声。

  张静江得知陈家的态度有所松动,便亲自上门拜望。陈吴氏受宠若惊,差点儿掉泪了。因为她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请了一名“包打听”(私人侦探)调查蒋介石的身世,结果更让人失望。蒋介石早有一妻毛福梅,还有一妾姚怡诚,现在却死盯住阿凤不放。

  所以,她很想听听张先生怎么说。张静江敏感地觉察到陈吴氏的心思,便说:“介石发妻已皈依佛门,与世隔绝。那是蒋母一手包办的婚姻,她长蒋四岁,又缠小脚,虽生一子,却无爱情可言。侍妾姚氏,后来嗜赌,引发了许多矛盾,长住苏州,近日已接受了一笔离异补贴,从此放弃对蒋的任何要求。”说着,张静江出示了姚氏签署的双方结束关系的具结书,递交陈吴氏过目。陈吴氏虽是知书达理的女性,但仍拿不定主意。她说:“张先生美意,我心存感激。是否容我再与阿凤谈谈,然后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

  蒋介石从广西返沪后,朱逸民喜滋滋地告诉他:“这个红娘总算做成了。阿凤这死丫头松口啦!”张静江说:“介弟,你可得向我保证,今后不能亏待阿凤啊!”蒋介石马上一个“立正”动作:“我发誓,永远爱她!”为使勉强从命的阿凤相信自己的真诚,蒋介石还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张静江接着就安排蒋介石与阿凤见面,然后俩人一起到张府。当时张静江正在客厅里陪着孙中山、戴季陶谈话,孙中山看着低头站在面前的阿凤说:“你长得怎么高了,我差一点认不出你啦!”说着,他问蒋介石:“你们结婚的日子定了没有?”

  “还没有。”

  “既然相爱,就结婚吧!”孙中山说完,又转向阿凤:“祝你俩白头到老,天长地久!”……

  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路大楼“大东饭店”大厅内,蒋介石与陈洁如(此名系蒋为阿凤所改)正式结婚,由张静江作证婚人。她后来成了蒋在黄埔军校当校长时的随军夫人。至1926年北伐时,她又移居北伐军驻沪联络站。北伐胜利后,蒋就在她处居住。

  谁知六年后,蒋介石却违背了当初的承诺,又要为“革命”另择新欢———弃陈洁如而娶宋美龄。张静江内心觉得对不起陈家母女,但无奈之下还是同意了蒋、宋联姻。因为蒋介石与宋美龄已在一条江轮上,谈成了这笔“革命婚姻”的交易,宋美龄不愿看到陈洁如以蒋夫人身份留在上海,蒋介石则以“离开五年”为约,请陈洁如暂时回避。

  1927年8月19日,陈洁如由张静江的长女蕊英、五女倩英陪同上了“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离开上海,安全抵达美国旧金山。然而,陈洁如在美国定居后,除了蒋介石一次给她10万大洋外,每月仅生活费175元。这点钱对既要读书、又要生活的陈洁如来说是不够的。为此,她多次写信给张静江和朱逸民,请“月老”代索生活费。她在给朱逸民的信中说:“爱姐姐呀,为何我这样没有眼睛的去爱了这样一个没良心的东西,破碎了我的青春尚要来这样的摆弄我,真使我有冤无处可诉。”“想起往事,泪下如注,使我毛骨悚然也,我心成片而哀痛,有谁来爱怜我……爱姐姐呵,为何世界上的男子这样黑良心,自我离祖国以来,一个字的音信亦没有,你想要气死人吗?”……此时,张静江幡然醒悟,眼眶里盈满了愧疚的泪水。

  1933年,陈洁如结束了海外生涯,秘密返回上海。“七七”事变后,隐居到法租界重庆南路“巴黎新村”。1941年12月,她外出购物时偶与陈壁君邂逅,陈壁君力邀她加盟“曲线救国”,并许诺她为侨务委员会付主任,被她婉言拒绝。后经顾祝同设法,陈洁如秘密赴四川,隐居在重庆吴公馆,凑巧与陆军大学官邸很近。蒋、陈旧情复燃,重温鸳梦。但宋美龄得知后,与蒋介石大吵了一场。民间曾传言蒋介石另有新欢的陈小姐,是川军某高级将领的七姨太,又说是陈布雷的千金等等,其实是以讹传讹。

  解放后,陈洁如留在上海,被选为卢湾区政协委员,政府每月给其相当于中央政府部长级工资的生活费。1961年12月,中共中央统战部邀她赴京,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在西花厅宴请,陪席的有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徐冰和廖承志夫妇。席间,她提出移居香港的请求,周总理亲自予以批准。次年,她孤身赴港,改名陈璐,住在铜锣湾德新街,闭门隐居,直到1971年溘然长逝,终年65岁。在她最后几年人生的岁月里,她更加保持着平静和沉默。我想陈洁如的沉默和婴儿的啼哭恐怕是一回事,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不过,后者面对朝阳将发泄呼了出来,前者面对夕阳把发泄咽了回去。

  看到陈洁如临终前致蒋介石的最后一封信,谓:“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为保持君等家国名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至死不肯为人利用。”此时的我顿悟陈洁如的一生,不禁心灵震撼。也许她心里的底线是一种对传统婚姻的固守,或与政治有关,为此她做到了一生的约束,虽充满怨恨,却只能如履薄冰。

  (未完待续)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1月14日 第十六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