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赤字与制造业就业滑坡病灶何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1:17 上海证券报 | |||||||||
罗纳得·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是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是世界上首先分析"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障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的"东亚货币锚定美元"的主张,对减小汇率波动、维持金融稳定的意义,在全球引起很大反响。
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一书中,针对一些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他提出了如何安排经济市场化的最优次序理论。这一理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麦金农教授对中国经济也非常关心。去年他就汇率问题、中国银行业改革和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等热点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其观点被多家媒体与网站转载,有相当影响。 联邦赤字是否正在加速美国的工业衰退?在过去四个季度里,作为美国劳动力的构成之一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比其他工业化国家下降的幅度更大且速度更快。在1960年代中期,制造业的产出要占到美国GDP中27%比重,制造业就业人数又要占到总就业人数的24%比重。到了2003年,这两项指标所占比重分别下降到了13.8%和10.5%。根据美国劳工部对领薪金者的调查显示,2004年10月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已下降到18000个,因而2004年美国制造业的就业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而且,导致较大范围税收流失的减税计划还在无节制地继续。在业已空前膨胀的财政赤字的基础上,2004年10月6日,美国参、众两院的谈判代表又批准了一项更为庞大的减税法案,即给予企业和农场主相当于1450亿美元的减税和其它税收优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被称为"2004年美国就业创造法案"的这项新减税法案,只会进一步减少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是国际市场的头号借款人。外国中央银行持有了超过半数以上公开发售的美国国债(相当于占2004年美国GDP的4%比重),并已成为不断膨胀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的主要融资来源。美国政府的大规模预算赤字加上美国家庭储蓄不足,使得美国企业为补充国内投资的资金需求不得不从国外筹借资金。 结果,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每年要超过6000亿美元,国外净借入总额大约相当于2004年美国GDP的5.5%。沉重的外债及与此相伴的贸易赤字现象,其实最早起源于1980年代,只是在2004年达到了一个高峰。现在,美国累积的国外净负债已相当于GDP的3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 不过,比起那些令人琢磨不透的国际金融统计数据来,美国各界在总统竞选及其它大部分时间里更关注的是美国国内就业问题,尤其是制造业的就业问题。从长期看,美国沉重的外债会对其制造业部门的规模产生多大的冲击呢? 外国储蓄向美国转移的影响,与其说是体现在服务领域内,倒不如说是更多地体现在商品领域。撇开产自于印度的服务产品不谈,大部分服务产品是很难进行国际贸易的。因此,当美国人的消费增长超过其产出(收入)时,就会增加美国对国外商品(大都为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净进口。2003年和2004年,异常高的油价确实增加了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然而,自1980年代初以来,制成品单项的贸易逆差额一直保持与经常账户赤字类似的规模-即美国储蓄不足的规模(见图1)。 我们做出如下假设:如果美国家庭及企业消费的制成品数量不取决于该产品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国外制造,那么美国国内制造业生产萎缩的程度就相当于制成品的贸易逆差。失业率则与不断提高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果将制成品的贸易逆差增加到美国国内制造业生产上去以计算"调整后的制造业产出",再假设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出)保持不变,我们就可以推导出经常账户平衡情况下的美国制造业就业状况。 在下图(见图2)中,直黑线描绘了自1965年至2003年美国制造业的实际就业人数,破折线则显示了假设经常账户平衡(或制造业贸易逆差为零------即美国经济不出现储蓄短缺)情况下的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举例来讲,2003年,制造业的实际就业人数恰好是美国劳动力的10.5%,但如果没有贸易赤字的话,制造业的实际就业人数可能是13.9%,两者之间的差额意味着制造业中有470万个失业人数。 1980年代,里根政府众所周知的双赤字现象带来了巨额的政府财政赤字,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经常账户逆差,引起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大量减少。1990年代,克林顿总统采取了稳固财政的政策,增加了公共财政的收入,美国的储蓄缺口趋于收窄,但这一缺口由于美国家庭的储蓄能力的减弱而没有完全合拢。现在,在乔治·W·布什时期,财政赤字急剧膨胀,但美国家庭的储蓄能力依然不强,结果导致需要向国外大量举债,使2003年到2004年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处于其历史高位(同样见图1)。制造业的贸易赤字依然是经常账户赤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趋势。 那么,是否存在着让人忧心的理由呢?注意,我并没有说美国整体的就业水平趋向下降,而是美国的就业构成已向脱离可贸易商品(主要是制成品)的方向发生了偏离。从长期看,服务部门的就业增长将大量地抵消掉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美国经济还是可以不断产生有效的工作机会。但制造业的技术革新速度要高于其它经济部门。如果美国经济完全不包括制造业部门的话,我们很难想象美国还能维持其技术领先的地位。 让人不悦的是,美国国会议员、批评家和选民们都认为是他国利用不公平贸易偷取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中的就业机会。贸易保护主义者经常利用委外制造(outsourcing)、宣称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低估了它们的汇率、以及在本来贫困的国家中不尽如人意的劳动条件等等,作为对这些国家制成品出口美国施加关税或其他限制的借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有一天国外进口确实大幅减少,从而阻止国外储蓄向美国的转移,则可能导致美国的信用危机,并可能大幅增加美国的失业人数。 我认为不应利用关税、配额、汇率变动或税收和其他方式对美国的制造业进行补贴,这样的话,反而会进一步扩大美国的财政赤字。要想缓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和减轻美国制造业的忧虑,美国政府的最适当做法是要稳固美国的财政、增加财税收入以扭转贸易逆差为顺差,也就是说,要消除美国经济中储蓄不足的现状。 [眉批] 消费过度和储蓄不足困扰美国 石油价格暴涨和美元持续滑落是去年以来影响世界经济的两个直接因素。这两个因素归结到一点,都和美国经济有关。那么,美国经济出了什么问题?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将其新作传给本报,让我们得以从一个美国学者的眼中透视美国经济。 麦金农认为,美国是国际市场上的头号借款人,美国政府的大规模预算赤字加上美国家庭储蓄不足,使得美国企业为补充国内投资资金需求,不得不从国外筹借资金。当美国人的消费增长超过其产出时,就会增加美国对国外商品的净进口。他进一步证明,外国商品的进入并不是美国制造业失业率高企的根源。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在美国人消费过度,储蓄太少,用了太多别人的钱。让他不悦的是,少数美国人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指责别人贸易不公平或者汇率有问题。他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 麦公以其深厚的经济学涵养和实证态度,很好地解释了有关国家的贸易逆差与汇率问题。麦公此说,为我们认识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有点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