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基金 理性的压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1:16 上海证券报

    应当把"基金的基金"的出现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在经过了数年的启蒙期之后,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正在进一步趋于理性。

    从蒙昧到理性总是需要过程。很多人或许还记得这些历史场面:1999年5月,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一路飙升,超过其资产净值数倍;当年10月28日,基金湘证上市首日被狂炒至10元;2001年9月,首只开放式基金发行时,一些投资者把它当作"原始股
"来买……回首往事,荒诞之中令人感叹,作为一种投资理财产品,基金获得人们的正确认识是多么不易。

    如今,基金已经成为一个被普遍认可的金融品种,投资者对于基金的功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基金的基金"诞生,则标志着投资者对基金已经从表面认知逐渐走向深度分析,并开始用科学的衡量标准去进行主动筛选。

    我们看到,在各类基金投资产品中,无论在投资取向、投资策略还是风险控制等方面,管理者都设置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标准。姑且不论这些标准是否一定行之有效,至少它们体现了管理者的专业和理性。

    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这些产品具有的"二次过滤"的特征。也就是说,它们不再将各类基金看成无差别品种,而是仔细对基金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从而发现优势品种,达到优化投资组合的目的。如果我们认为基金公司的专业投资能力要优于一般投资者,那么通过二次过滤,就可以达到优中选优的效果。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减轻了他们在基金投资中的难度,节约了选择成本。而对于基金而言,"基金的基金"则对他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毫无疑问,在基金选择上,"基金的基金"会比一般投资者更为严格,在申购、赎回、买卖、转换等具体投资策略上,"基金的基金"也将更加灵活。此时,作为投资对象的基金,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首先,基金争取投资人的难度会加大。要想得到"基金的基金"的青睐,必须具有比同类基金更强的实力。以友邦"金中金"产品为例,在所有100多只开放式基金中,它只选择了8-1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近20只基金进行评估,其余基金则被遗弃在"基金池"之外。显然,这对大多数基金构成了营销压力。

    其次,即使被"基金的基金"相中,基金也不能一劳永逸。因为一旦在某方面出现问题,"基金的基金"的反应会比一般投资者更快,而且,由于资金集中,大额赎回带给基金公司的将是更大的冲击。

    从这个角度而言,"基金的基金"的面世,不仅给一般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品种,更能对基金业产生较强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我们期待,在规范的前提下,能有更多类似产品出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