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建平
中国花卉业发展了20多年,现在已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目前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生长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盲目扩大面积,价格下滑。中国花卉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福建省花卉协会副会长蔡幼华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蔡幼华说,花卉产业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启动期,生长期,成熟期,衰败期。中国花卉业已走过启动期,正处在生长期,生长期也有这样几个过程,一是数量扩张,二是质量提升,三是品牌成熟。现在中国处在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过渡的临界期。
蔡幼华说,在这个阶段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最主要的是盲目扩大面积,盲目跟风,雷同产品供过于求。亩平均销售额一路下滑,1998年是8326元,到2003年是5473元,好多地方出现产品积压,价格暴跌,花贱伤农。四川去年有10亿株苗木积压,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河北定州市大辛庄,前几年,3-4公分胸径杨树和柳树每株五元,现在还不到一元,2004年胸径三公分的速生杨每株只有3毛钱,只能当柴烧;云南嵩明县阿子营乡百合花的面积2003年只有1300多亩,2004年猛增到5000多亩,而且集中在7至9月上市,每天上市30万支,每支两毛钱,但是一个种球的成本就要3元。去年花贱伤农的事件频发。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雷同,缺乏区域特色,而且质量不高。第三个问题是科技人才缺乏。中国花卉业正面临着这三大困扰。
针对盲目扩种,蔡幼华认为,福建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从福建亩平均销售额看,走势与全国刚好相反,福建的销售额增幅大于面积增幅。这里有一组数字:1998年是8055元,1999年是9706元,2000年是9489元,2001年是8534元,2002年是10076元,2003年是1010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1998年的
亩销售额低于全国8326元,而到2003年,10104元的数字已大大高于全国平均5473元了。
福建省花卉协会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他们发现省内水仙花、杜鹃花有盲目扩种的倾向后,及时深入主产地指导产品结构调整,促使水仙花种植面积从上年的1.27万亩调减为0.97万亩,而销售额却从2061万元跃升为7932万元。杜鹃花从1500万盆压缩为1200万盆后,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杜鹃花销价,分别上扬了20-30%。而对于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他们制定了“调准、调优、调高”的原则。调准是指适销对路,适地适花;调优是指更新品种,提高档次;调高是指增附加值,创高效益。此外,协会还与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对花卉业做好规划,这是福建花卉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