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柯尔旧事重提起风波 港交所发出公开谴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08:21 上海证券报 | ||||||||
1月11日,香港联交所的网站上挂出了一则公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对格林柯尔科技(08056.HK)及有关董事予以公开谴责,谴责原因与这家公司与天津格林柯尔工厂2001年的关联交易有关。 联交所指格林柯尔"越线"
联交所公告指出:200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格林柯尔科技向天津格林柯尔工厂预付了2.3亿元人民币购买制冷剂的货款,而天津工厂在双方交易协议规定的45天付款期限内并没有交货,公司在2002年3月22日才通知联交所此事,也没有对股东进行信息披露,并事先取得股东的批准。由于交易中的有关行为已经超出了联交所授予的在关联交易上的豁免条件,因此,违反了创业板上市规则。正是此次"越线"导致了对格林柯尔的"不留情面"。 不过,对于这家香港格林柯尔公司来说,接到公告时想必已经较为平静了。因为在2001年底、2002年初时,格林柯尔就因此事遭到众多媒体质疑,这笔2.3亿元资金的去向,在市场的种种猜测中,与2001年10月顾雏军收购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的首批款项发生了联系。那时风波,几乎不亚于2004年的"郎顾之争"。 真是一纸公告抖落当年旧事。 媒体质疑 市值蒸发10亿 2001年底的顾雏军与格林柯尔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国内数家颇有影响力的媒体发表了若干篇质疑格林柯尔产品、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的报道,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随之股价狂泄,两天之内,市值蒸发10亿港币。顾雏军"很受伤"。 在此之前,于2000年7月上市的该公司表现格外优异,上市第一年就摘取了创业板盈利第一的桂冠。根据公司当年年报,其2000年营业额比1999年上升2.9倍,至3.64亿人民币,利润总额为2.69亿人民币,利润率高达74%。可谓业绩彪炳。 而那一次的重挫使顾雏军开始充分领教到媒体的威力。当年12月10日,顾紧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只是他针对媒体若干质疑所给出的回答相当无力,有的问题上则避免正面回应,当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顾认为其中部分质疑是竞争对手的"栽赃陷害"。 2.3亿元关联交易令人生疑 而这次香港联交所公开谴责中所涉及到的天津格林柯尔工厂,在2002年上半年也被媒体探访过。那时,香港格林柯尔就因为与天津格林柯尔这笔涉及2.3亿元的关联交易而遭联交所质询,要求作出解释。 联交所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共向天津格林柯尔工厂预付约人民币2.3亿元。 根据媒体的探访,香港格林柯尔系格林柯林制冷业的销售业务部分,而未上市的天津格林柯尔正是其惟一的生产基地,它的经营状况显然对上市公司有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在当时的调查者视野中,该工厂所在地是一大片空旷荒地,厂房只能勉强算上"中等",进过厂房的消息人士表示内部生产设备简陋------如此景象,显然无法满足格林柯尔方面描画的"亚洲最大混合制冷剂生产基地"的形象,而调查者从工商部门拿到的资料显示:受到联交所调查的2.3亿元的交易,是天津工厂2000年销售收入的69.4倍。 而这笔交易发生在2001年年末,恰恰是在顾雏军宣布收购科龙电器之后不久。 联交所的公开谴责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层面,至于2.3亿元关联交易是否与顾手中资金的"腾挪跌宕"有关,现在尚无定论。而格林柯尔系能否从此得到安宁,也是未知数。 从目前来看,湖面刚趋平静。 2001年格林柯尔科技向天津格林柯林预付2.3亿元货款明细表 单位:人民币元 金额 属何时订单 计入何时购货 3397.3万 2001年7、10、11月 2001年 1.96亿 2001年7、11、12月 2002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