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警钟敲响--2005中国车市横亘“三座大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08:05 北京现代商报 | |||||||||
今年车市怎么样?价格战会打到什么份儿上?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新年前后不少企业又掀起了一轮降价潮,人们对未来的看法和推测更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我们也在探讨2005年中国汽车,特别是汽车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尽管我们知道这种分析和判断非常困难,但从目前比较集中的有关库存、进口车、宏观调
关于库存对今年车市价格的影响,我们注意到,有人在没有掌握真正的、完整的企业库存数字情况下,得出了库存将是2005年车市价格战的一枚重磅炸弹的结论。他们的﹁个理由是“国外市场上企业是零库存”。而真实的情况是,“零库存”子虚乌有。不管美国、欧洲还是日本、韩国的汽车公司都认为,不是做不到“零库存”,而是这种做法不可取。从零库存到有库存,从有库存到大量库存,不仅概念需要弄清,而且数字还得准确。这是我们目前急需澄清的东西。 关于进口车对今年国产车市的冲击,我们看到,一权威机构的专家撰文称,随着关税下调、许可证的取消,进口车将大兵压境,国产车遭遇冲击在所难免。其实,关于进口车冲击是个老调重谈的话题。加入WTO前夕曾经说得最凶。然而,几年过去,我们发现,进口车非但没有冲跨国产车,相反每一款国产(主要是合资品牌)新车面市,肯定会带来同类型进口车的滞销。这里最根本的原因,除了跨国公司明白批量化车型必须本土化制造这个道理外,还在于通过CKD散件组装生产方式,进口车以另一种面貌进入中国市场能取得更大的利润。要指出的是,这几年中国创造了每年推出数十款新车型的“世界纪录”的背后,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转让费、销售提成、零部件采购、设备引进、人员培训等各种名目,不同程度地获取了比进口销售大得多的利润。选择进口还是选择CKD组装,跨国公司无疑都选择后者。2005年同样不例外。 2004年车市最主要的表现为银根抽紧,消费贷款政策抬高门槛,使得贷款购车的比例从过去的40%左右降为20%甚至更低。于是产生了关于宏观调控会使消费者捂紧钱袋的说法。但必须要说的是,一方面宏观调控不是影响车市的根本原因,最多也只能是一个因素。中央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调控投资,不是抑制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贷款从严,是加强管理后金融机构对于不良贷款产生的本能反应。最终金融机构要找出一个既能有效规范又能产出利润的办法来。据了解,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业务中是不小的一块,银行方面不会轻易放弃。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有几家银行在与汽车企业及有关部门研究新的办法。有消息表明,“很快就会有令人满意的方法和措施出台。” 当然,2005车市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变数也不少,包括汽车价格的走势。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客观地去分析和判断。无论是企业如何安排今年的产销计划,还是消费者决定是否买车,多一种观点,多一个参考,总比只听一种说法、简单地作出选择要好。至少我们认为,库存、进口车、宏观调控这三座人为地摆在2005面前的“大山”,要推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