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平保巨资出海蕴涵战略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1:02 证券时报

    就平均状况而言,境外财险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能够达到每年10%左右的水平;而境内公司,仅仅为5%左右的水平(这还是在较好的年景)。两者的差距是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保险行业内外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国内适合保险资金的投资产品还太少,市场规模也显不足,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有待完善等。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允许人保、人寿、平安海外上市募集来的外汇资金留在境外发达市场运作,应该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可以预料,国家外管局前日批准平安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额度17.5亿美元,肯定会受到各大保险公司的欢迎,毕竟资金运用通道的拓宽增加了保险资金的盈利机会,但同样可以预料的是,等待平安的绝不会是一趟浪漫的观光之旅。即使是“应该的选择”,也绝不能保证期望中的收益会随之翩然而至。

    在中航油几亿美元的大窟窿尚未得到妥善处理的时候,平安保险海外投资的获批,显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投资通道的拓展。剖析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就不能不涉及到国内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不甚理想的另一个症结———投资人才的极度匮乏。“匮乏”在这里并不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而更多地体现在人才质量上。证明国内保险业投资人才“匮乏”的最好例子,莫过于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在当初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

    资本市场的双向流动是趋势。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资本要流出去,实现更合理的资产负债匹配、规避现实的或未来的风险、分享别国经济增长的成果等等,没有人才显然是不行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平安保险的“走出去”,就或多或少包含了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意味。

    平保获准“出海”另一个更值得高兴之处是,国家推动改革的决心并未动摇。虽然海外投资面临诸多风险,即使对所投资品种、投资环节等作出极为严格的规范,在“试水”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国家有关部门推动改革的决心显然并未因此出现动摇。尤其是在“陈久霖事件”之后,其决心就更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讲,平保的扬帆出海也就具有里程碑的性质。

    显然,管理层在保持改革决心的同时,继续坚持了审慎原则。毕竟用于境外投资的是保险资金;对资金安全性的保障在去年发布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但应该引起各方充分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能否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被严格的遵守。在暂行办法中,已经对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设立了联合监管架构,再经“陈久霖事件”的洗礼,相信相关各方在过程监管方面的信心会大大增强。

    就广义而言,保险外汇资金的海外运用应该属于QDII的范畴,虽然从资金来源以及投资领域看与此前各界广为议论并有所担心的QDII似乎略有不同———一个来源于境外上市所得,一个更多地来源于境内已有外汇资产;一个主要投资于有保障的债券、银行存款,一个可以进行证券投资等,但就本质而言,两者应该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因此,以平安保险为发端的保险外汇资金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已经明确表达出这样一种意味———培养众多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不但是战略目标,而且已经开始付诸实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平保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