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4年丰收的好形势,江苏一些基层干部、农民、粮食企业和银行业的有关人士一致认为,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粮食直补和农业税减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结果。同时他们认为,目前的粮食增产只是恢复性增长,还未达到历史高产,粮食总体供求仍然紧张,国家的粮食政策需要长期稳定,不能在“缺粮才重视,丰收就忘记”之间摇摆。
兴化市粮食购销公司副总经理陆宝良说,2004年虽然全国都实现了大丰收,但其中的
“水分”不能忽视。他估计,由于粮食直补的因素,可能存在着面积虚报的现象。根据他对安徽、江西、湖南和东北等地的调查了解,粮食增加的面积和增产的幅度可能没有各级政府说的这么大。
他认为,2004年兴化粮食的形势是两增一平,即面积增、总产增,单产平。特点是两大一差:秋粮的农药残留大、农产品之间的差距大,亩产高的达650公斤,少的不到100公斤,差是粮食的品质差。对于农民惜售问题,他认为,农民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由2003年的低开高走粮价认为今后粮食不愁卖,期望值过高。同时,由于收成不均衡,有的农民没粮可卖。此外,一些粮食企业受宣传影响,普遍认为粮食又多了而不敢收,认为目前的价格偏高,双方都十分小心,心中没底。
建湖县粮食局副局长张士刚说,农民惜售只是表面问题,背后的因素是粮食并不多。政府应想办法尽量避免粮价大起大落,保持粮食市场健康、正常、稳定的发展。当前粮食价格在高位运行,2005年粮价可能会有所下降。目前新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还不到位,一些部门的职能未实现,粮食部门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经营无力调控,使粮食产量总是在多与少之间徘徊,也导致了粮价的大起大落。
兴化市粮食购销公司副总经理陆宝良认为,由于各地政府可能存在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地方粮食面积增幅过大失真,这将误导中央,而农民的期望值又过高,将导致流通不畅,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对粮食企业的经营观不利,形成企业“守株待兔”的现象,流通企业的利润难保障,市场风险增大,经营成本高,贷款利息增大,收购费用增大。
目前,国家的政策是粮食少时重视生产,粮食多时重视消费,而一直忽视流通。其实,这三者是一体化的,如果不理顺三者的关系,将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政策在“缺粮时重视,丰收就忘记”间摇摆,粮食生产将大起大落。目前的粮食管理十分不到位,粮食市场不规范,不成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目前的人为管理应向“以法治粮”和“以法管粮”转变。目前,国家、地方都兴建了一批粮食储备库以储备粮食、稳定粮食。对此,农业发展银行兴化支行行长姚明说,储备粮制度目的是平衡市场,但目前粮食储备却逆向操作,粮价很高时收储,粮价很低时抛售,这不仅没有稳定市场,却加大了市场的动乱,白花钱。目前这种储备包干,大收大抛是极其不合理的,而且损失严重。
他认为,粮食储备不能商业化运作,目前的商业化运作,财政是为了减轻负担。储备企业为了赚钱,结果把最重要的储备安全这个目标遗忘了。粮食储备应该是,粮价低时储进,粮价高时轮出以平衡市场,保证安全,赚钱要放在次要位置。
作者:孙彬 翟景耀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