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海啸赈灾:来自人心深处的呼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易宪容

  印度洋的大地震和海啸几乎在一瞬间让十多万人的生命逝去、让千千万万的家庭破碎、让无数个家园毁灭。面对着大自然,以往人类总是以为可以上天下海,可以征服自然、征服自身,但在印度洋的海啸面前,人类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遗。

  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个体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脆弱、那样的无助,个体的人只能顺从天意、敬畏自然。但只有人作为类时,它才可以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此来建立人类得以生存的家园与环境。只有类才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

  这半个月来,当纷繁而又触目惊心的灾情信息迅速向世界传播时,这种人的类意识瞬间从许多人心中油然而生。不仅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吹响迅速救援的号角,而且各个国家、各个地方的民众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白人还是黑人,大家不分种族、民族、阶级、职业、出身,在人类的大灾难面前,大多数人都在尽其所能。

  看看香港企业家慷慨解囊、华人的爱心义演,香港民众的捐助场面;看看世界各地对受难者下半旗志哀及悲天悯人的悼念;看看迅速奔赴灾区的救援队、医生的辛勤工作,灾区各种义工忘我的作为;看看各国政要纷纷深入灾区的访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海啸赈灾是发自个人内心的呼唤。

  这里没有经济理性。每一个赈灾者的行为都不需要去考虑会产生什么效果,会对自己有什么回报,更不需要知道自己的捐助是有什么作为,应该花在什么地方,是否会能够很好合理的分配。赈灾者们只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而这样做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我也曾在捐钱箱中投入了自己的心意。当投下这点心意时,谁会考虑到这种心意最后的结果如何呢?

  香港一家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主持人说得很好,当他在这次赈灾中捐出自己平生以来最大的一笔善款,尽管当时心里是十分紧张,紧张得满头大汗,但是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于个人内心的呼唤,出自人性本身觉醒,而从没有考虑这种行为可能的后果。

  这里也没有政治理性。这几天不少媒体都在大力讨论大国赈灾政治,对一些国家的赈灾行为动机在评头论足。在本文来看,这是不公平的。如果说我们把大国赈灾政治看做是国际社会对灾区的赈灾活动如何做得协调,如何让受到灾难的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慰藉,如何让受灾国的重建更加迅速及让受灾的民众早日进入他们平常的生活,如何让全世界流入赈灾资源能够更有效的使用,我想这种赈灾政治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些国家的赈灾行为仅仅看看抱有某种政治目的及有别有用心的动机,或通过赈灾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我想这是对他国赈灾捐助行为的亵渎。

  没有政治理性还应该表现在各国民众赈灾捐助并受到什么意识形态之教化,也不是由那一个组织来鼓动。看看各国民众的捐助,尽管有各国的慈善组织来召集这次赈灾捐助,如各国红十字会,香港宣明会等等,但是这些组织并没有向民众鼓动与宣传。也不需要这些组织的鼓动与宣传,而许多国家民众的行为都完全出自个人自愿。

  这里应该也没有道德理性。有人认为,在这次赈灾救助中要发扬全球化伦理,通过这种全球化伦理的普适性来要求富国对穷国负有援助的义务。比如各种各样的经济、文化援助,而穷国对富国同样有帮助的义务,特别是当他人遇到灾难时,人们更有义务来帮助他人。因为,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伦理原则都是一致的,比如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圣经》中的“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的道德金律,几乎在所有民族的伦理和宗教信条中都能够找到。人们都能够遵循这种道德理性来帮助他人。

  但是,在本文看来,道德理性仅是人们日常生活、日常交往的结果。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不会从有多少人道主义、多少人本精神来表现出个人之行为。捐助者所看到的只是作为类的个人,他们想到的只是能够为受灾难的人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去问问第一时间出现泰国救灾现场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在泰南遭受海啸袭击后,报德善堂在灾情发生当日即派出救助车辆、船只和人员赴灾区参与救灾,向灾区紧急送去棺木、食品、饮料、衣服、药品等一批批救灾物资,并直接派送救济款抚恤死难者家属。他们所做的,肯定不是出自道德上的良知,而是出自人性本身冲动,出自人性类的呼唤。否则,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道德标准,如何可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呢?

  是的,面对着自然,面对着自然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印度洋海啸不仅在于海啸造成了无数的生命在瞬息的消失及无数家园的毁灭,不仅在于造成了数十个国家的经济重大的创伤,不仅在于无所不在的媒体把海啸导致灾难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是地球上作为类的人类所面临的现实处境,而是被海啸袭击的人们是为我们人类的一部分受到巨大的打击。承受着这种巨大灾难打击的人们都偶然在场,与他们的性别、种族、民族、阶级、职业、出身、信仰、语言等平常人类之间一切划分没有关系。而这正是人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互相救助的出发点与核心价值。

  我们的政府反应十分迅速,但不能不说在开始时是有所不周,只是在后来才真正体悟其中的真义。

  我们的民众,不知道是因为国内赈灾捐助的渠道不通,还是这种真性被泯灭?我们的捐款数量并不大。其实,赈灾捐助并不在于捐助额的多少,而是在于捐助者是否出于内心真诚。本来,以中国文化之传统,民众积善从德是十分普遍的事情。我记得在早年下放到农村的时候,那样多素不相识的农民一点一滴地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与险境。论财富,那时的农民有多少剩余的东西来帮助他人呢?论处境,那么我们家所处环境之恶劣是别人不愿意靠近的。他们完全是出于纯朴的本性来为人为事。事情过去几十年了,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终生都不会忘记。但是,近几年来这些传统渐渐在民间消失。何也?

  其实,可能并不是如此,而在于近些年我国一些捐助渠道出现了问题所致。早几年,我看到报纸上一则消息,要北京市民众来帮助一些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就立即打电话过去。我从内心里希望帮助一两个孩子,但要求先见这些孩子一面。得到答复是,你捐助钱可以,但钱必须交给相应的单位,要见孩子以后再说。听到这些单位人的答复,以及联想到诸如此类的单位拿民众的善心当儿戏,心都凉了半截。此事只好作罢。试想,国内民众受此打击,有多少人愿意再找麻烦之事。

  还有,目前民间的赈灾捐助单位化与行政化也是其症结所在。正是这种赈灾捐助的单位化与行政化,使国内不少民众个人捐助的真心潜藏起来了。我想如果不从上述几个方面来改进,那么国内民间捐助真心也一定会丧失。

  再来看我国的企业与企业家,开始有意识赈灾捐助多以是大的国有企业。对国内的一些企业家来说,向社会索取时,他们会削尖脑袋、无孔不入。中国富豪榜一大串,但是要他们承担一点社会责任时,就不知道哪去了。

  赈灾捐助是发自人心深处的呼唤,但是从这次印度洋海啸事件赈灾捐助来看,国人与文明社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该如何反思,也是重振民族精神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吧。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