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宏观调控进一步向改革的体制性弊端挺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08: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2日电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载文称,2004年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2005年,中国经济将在完善调控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改革体制性弊端挺进。

  文章中写到,2005年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期,但增长速度可能略为降低。随着经济总量关系和结构矛盾趋缓,物价水平回落,市场预期将下降,需求约束和市场竞争风险开始增
大;资金、土地要素供给偏紧,市场引导的投资活动将明显降温;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中西部地区受到紧缩性影响较大,发展后劲受到一定削弱;一些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措施还有后续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使经济增长小幅回落的态势延伸到明年。预计经济增长率将稳定在9%左右。随着供求总量关系稳定和农产品供给增加,预计物价总水平将由涨转落。在这一运行背景下,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关键是加快改革步伐,尽快消除那些最为突出的体制机制弊端。

  新一轮经济增长速度较高,有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缺少约束的原因;其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更是主要源于体制和规则不完善、不健全。用行政手段可以控制经济升温的速度,但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难以兼顾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难以在控制速度的同时继续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行政手段的控制往往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怪圈。此外,对具体行业发展的直接调控,有时也容易与市场调节相悖。

  文章认为,新时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治本之策是加快推进各项关键性改革,消除相应的体制机制弊端,依靠制度、机制、规则将经济社会发展引入充满活力、富于效率、健康和可持续的轨道,让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建设热情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文章称,重点是完善投资的风险责任约束,减少各级政府对投资活动的直接参与:一是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和规范资本市场,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吸引各方面增加积累和投资。扩大非国有企业和个人等国内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为各类非政府投资主体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加快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的制度建设包括财产保护、税收、政府规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等方面的制度。政府对全社会投资波动的调节应当主要运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二是继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抓紧修订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切实把土地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快国土资源长期规划的制定,加快各地区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加强对地方政府城市开发活动的约束和指导。(张立群)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