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谁的奶酪--透视零部件降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6:16 中国汽车报 | |||||||||
在新年的第一声钟声里,国内汽车行业的老总们开始关起门来,盘算自己一年下来有多少银子进账,算来算去,最后的结论竟是:车下无利! 2004年的车市,就如同前些天袭来的海啸一般,美景已成昨日黄花,不堪回首。在这样的时候,整车厂老总们故作镇静,似乎还能露出几丝苦恼人的笑,热火朝天的4S店也上演了一出胜利大逃亡。然而,对躲在幕后的零部件供应商们,又有多少
零部件厂:成车价垫脚石? 江苏吴江有一家生产汽车电器的厂家,由于其产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他们为国内好几个厂家配套。可该厂已经连续被上海的整车厂压价,一年时间产品就降了30%的价格。 “2004年是亏定了!”这家工厂的老总对笔者说。他表示,设备、模具的钱都已经投下去了,不做又不行,所以还得硬着头皮扛下去,而且,现在不做,以后更没法过日子了。惟一欣慰的是,好在整车厂付款及时,资金周转还没有问题,自己扛一点儿,再让配套厂扛一点儿,企业先维持下去再说。 某企业一位陆姓总经理告诉笔者,前几年零部件的利润还是非常丰厚的。现在,整车厂压价太厉害,他不得不逼着自己的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反正外国人能扛得住的,我们也必须扛住。也许经过这轮价格战,会淘汰一批差的零部件厂,自然,也会锻炼出一批能顶得住的厂子。” 在动辄几万元的降价幅度下,整车厂由于控制着市场通路及产品品牌、技术标准,在市场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因此,车价一降,零部件厂家自然要主动跟进,否则,等到整车厂提出换配套厂,再行动就来不及了。 整车厂:降价是因有核心技术? 吉利与丰田公司的一场官司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实质上,是吉利自己想搞发动机,要甩掉丰田自立门户,丰田当然不干。然而,李书福之所以能得到2004年CCTV年度人物的提名,自然有他的独特智慧,因为他较早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发动机,也许2004年汽车业最大的新闻就是:吉利退出车市! 有业内人士认为,2004年的价格战,吉利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发动机核心技术才敢有底气降价。此外,生产SUV的上海万丰也是因为上了发动机项目,才敢在竞争中与对手打肉搏战。这两家企业都看到,那些套用三菱4G系列的轿车生产厂,鼻子只能被人家牵着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国内客车行业,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所以,2004年,在商用车行业中赚钱最多、腰包最鼓的,当属在美国上市的玉柴机器和在香港上市的潍柴股份,而且两家都是现款现货。至于客车整车厂利润的厚薄,只有老总们心里最清楚了。 零部件厂:整车厂的销售员? 只有100多名员工的北京比泽尔压缩机公司,2004年让他们远在德国的股东们心里乐开了花:一切从零开始,短短3年的时间,这家企业生产的空调压缩机目前几乎占领了国内车用空调市场的70%份额,赚了个盆满钵满。 与这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遍地开花的国内空调厂家。这些厂家都没有压缩机的核心技术,只能去购买主机,而买人家主机的关键是:概不赊欠。 然而,另一方面,他们为之配套的整车制造企业,却没有一家付给他们现款的,短则月结60天,长者达到90天。行业僧多粥少,价格已经降到了极限,没有多少钱可赚,可又不得不做。 有的空调厂家无奈之下,竟自己成立了客车销售公司,帮整车厂卖车,搭售自己的空调自己回款。竞争到了这个份儿上,已经搞不清谁是零部件厂,谁是整车厂了。难怪有的空调厂老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给人家卖车,我这究竟是为了谁啊? 有人士认为,市场只有这么大,如果国内企业看不好属于自己的那份奶酪,那么别人就会把它拿走。这别人,就是一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跨国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