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1999年至今五年来,全国各地共设立了1000多家信用担保公司,累计为48000家中小企业借款提供了担保,担保贷款金额总计1267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信用担保业发展历史短,其可持续性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和担保规模小;财务和技术能力有限;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商业银行未能分担风险;通过再担保分散风险的机制缺位。当前,我国信用担保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其中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
,亟须很好地解决,尤其是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很好地把握。
一、信用担保业价值创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
信用担保业是我国中小企业和金融体系发展的产物,其存在价值在于提升中小企业借款人的信用、专业化操作的规模经济和资产组合管理的风险缓释效应。由于信用担保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及其带来的外部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业的发展。而信用担保业的长期发展应基于其创造的价值,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措施实际上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因此信用担保业的发展是其行业的社会价值创造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笔者认为,信用担保业社会价值的衡量标准有如下几方面:客户覆盖面大;担保贷款金额占中小企业贷款金额比重高;被担保企业因信用提升而增加经营收入;被担保企业因规模扩张带来的正外部性,如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而信用担保业自我可持续性发展的衡量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信用担保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同等风险行业的平均水平;信用担保公司资产质量良好、风险准备金充裕;不需要政府补贴;不需要政策性支持措施。同时,笔者认为:尽管在行业发展早期,政府补贴、政策性支持是必要的,但从长远而言,建立在政府补贴和政策性支持基础上的行业发展是脆弱的,不具有可持续性;政府补贴和政策性支持应与行业的社会价值创造相匹配;信用担保公司能力的提升和市场化运作是行业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风险管理和业务拓展的权衡
信用担保公司经营的是信用,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专业化风险管理和精确的市场定位。信用担保公司面对的市场不会是信用卓著的大客户,也不可能是婴儿期的微型企业。中小企业范围非常广泛,信用担保公司的利基并不能囊括全部中小企业。
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的权衡是所有金融中介机构必须面对的矛盾,信用担保公司也不例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用好、风险小的中型企业可能是信用担保公司的理想客户,但是这些客户的需求并不很大,而需要信用担保公司提升信用的小企业因风险较大,不为信用担保公司所欢迎。且由于国家对信用担保公司产品定价的限制,也使得信用担保业无法通过市场化的自主定价来弥补可能的风险损失,其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矛盾愈加突出。
风险管理是对“未来之不确定性”的识别、计量、管理和监控,现代风险管理强调管理上的及时性、系统性与数量化。风险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把握好度,控制不足与控制过度一样,都会对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及行业的社会价值或自我可持续性发展。风险管理和业务拓展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会成为信用担保业前进途中的“绊脚石”;反之,两者关系处理好了,风险管理是加强信用担保机构能力和发挥社会价值的“垫脚石”。
三、对中小企业软信息和硬信息的处理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所有金融中介机构面临的难题。企业信息可分为标准信息和非标准信息,或称硬信息和软信息。硬信息一般是指企业的标准化财务和历史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信用记录。软信息是指企业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未来期望的主观估计和评价,着眼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品行、企业经销网、供应商、主要客户、顾客交易状况、差旅费规模等各种信息渠道,往往缺乏精确数据能证实其信息的准确性。企业硬信息是对其过去经营活动的反映,多是滞后信息;而软信息才是评价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偿债能力的根本依据,对正确评估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作用更大。
信用担保公司在评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申请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评审成本包括两部分: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同理,在信用担保机构内部,了解中小企业“软信息”的基层业务人员一般没有决策权力,只有推荐权,但却要承担100%的风险责任,一旦担保资产出现问题,收入待遇都受到严重影响。而远离企业“软信息”的决策人员凭借“硬信息”或经过传导的“软信息”来决定是否提供贷款担保,导致信息、标准与责任的严重不对称,抑制了基层业务人员拓展信用担保市场的主动性,阻碍了信用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为充分发挥信用担保业的社会价值和行业自我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应以企业软信息为主导;对掌握充分软信息的业务部门和专业人员适度授权;建立科学的评估决策体系,减少信息传递和评审环节;为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效率和效果,应鼓励设立更多的信用担保公司,而非信用担保公司则设立分支机构。
|